吃这些食物会被测出“酒驾”?

记者实测网传“酒精食物”

核心提示: 为了验证网络上的传言,记者进行了一番实验。

本月10日,湖北民警对一驾驶员进行检测时,快测棒显示达到醉酒驾驶标准。民警当即要驾驶员停车,司机称刚刚只吃了蛋黄派,民警遂对其进行抽血取样,结果显示血液中酒精含量为零。近些年,除了蛋黄派,网上还传言喝藿香正气水,甚至是吃块豆腐乳、葡萄干、梨子等都能被检测出酒驾,这是真的吗?为了验证网络上的传言,记者进行了一番实验。

 

■庄东东 文/摄

 

豆腐乳:吃半块就能测出“醉驾”

吃腐乳后随即测出的数值

三分钟后测出的数值

网传豆腐乳是最容易被测出“酒驾”的食物,且持续时间长。记者购买了一款豆腐乳,尝试着吃了半块,随即对测试仪吹气。仪器显示血液酒精浓度:1.9g/L,也就是190mg/100ml,这已经远远超过了法律规定的醉驾标准(血液中酒精含量80mg/100ml以上)。不过,等了3分钟,记者再次检测酒精含量,发现浓度陡然下降,只有20mg/100ml,但还是达到了法律规定的酒驾标准(血液中酒精含量20mg/100ml以上)。

 

蛋黄派:内含食用酒精或导致“酒驾”

吃下一个A品牌蛋黄派后测出的数值

吃下一个B品牌蛋黄派后测出的数值

记者购买了两款厂家生产的蛋黄派。品牌A标注的单个净含量是25克,记者先吃下一个该品牌的派,随即使用酒精测试仪现场测试。数据显示,酒精含量为60mg/100ml,是酒驾临界值的3倍多。网传吃下两个蛋黄就会变成“醉驾”,为了验证是否存在这一“叠加效应”,记者随后吃下第二个派,现场测试显示酒精含量为67.5mg/100ml,略有上升,但没达到“醉驾”标准。

记者又吃下一个B品牌的蛋黄派,仪器测试的血液酒精含量也达到40mg/100ml,是酒驾临界值的2倍。为了排除个体差异带来的结果偏差,记者邀请另一位同事进行测试,他仅吃下半个蛋黄派,测试结果就达到了72mg/100ml。

据称,造成“酒驾”的原因是产品中加入的食用酒精。记者随后对多款外包装上明确注明含有“食用酒精”的产品再进行检测。

 

藿香正气液:新配方不再添加酒精

记者在药店购买了两个品牌的藿香正气口服液。喝下了一大口C品牌的口服液后,记者随即吹气测试,结果数值为0。随后记者又喝下了D品牌的藿香正气水,吹气测试的数值为40mg/100ml。为什么同是藿香正气液,测试效果却截然不同?原来传统工艺制作的藿香正气水都需要加入少许酒精成分,近年来一些厂家工艺换代,不再添加酒精,所以才有了记者测试的结果。

 

司机朋友无需恐慌

随后,记者又测试了葡萄干、梨子、草莓派等食物,它们或多或少都会导致血液酒精含量超标的情况,但一般3~5分钟后这些超标的情况就会消失。

如果真是因为食用了某些食物导致“酒驾”,该怎么办呢?记者咨询交警部门,交警表示,各位司机不用太过紧张,这些都只是酒精残留在口腔中造成的反应,司机可以隔5到10分钟请求再次吹气。

但是“醉猫”可别想着用车上放豆腐乳或蛋黄派来逃避查车,交警最终判断是否属于酒驾或醉驾,是以抽血检验酒精含量为准。在此记者提醒广大读者: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