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昨天上午,有市民向记者反映,称自己开车经过位于开发区北苑路西段时看到道路北侧林立着密集的“隔离桩”,场面颇为壮观。“以前我从来没从这里走过,这段时间由于迎宾路修路,所以会从这里绕行。这还是我第一次看到这么密集的‘隔离桩’设置。”这位市民说道。
昨天,记者来到该市民反映情况的这一路段。在现场,记者看到,在北苑路西段的北侧人行道上,自新桥驾校门前至百花园农贸市场附近,数百个“隔离桩”呈线性分布在人行道的盲道两侧。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为了美化城市,遏制机动车乱停的现象,我市开发区不少路段在人行道首尾的出口处都设置了“隔离桩”,有效地解决了机动车随意停在人行道上的问题,但如此“阵仗”的“隔离桩”的确少见。随后,记者对附近路人进行了随机采访,一些市民对此表示不理解。“一般来说,人行道比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道会高出一些,除了一些底盘高的越野车,一般的小轿车是不可能直接从路牙上开上人行道的,所以我看到的‘隔离桩’一般都设置在人行道首尾的出口位置,因为那些地方都会有缓坡,机动车可以随意进出。”一位路人说道,“像这样密集地布置‘隔离桩’,我还是第一次看到,感觉挺浪费资源的,没必要布置这么多。”和这位路人持相同观点的另一位市民表示,如果单单是为了防止机动车随意停放在人行道上,没有必要设置这么多,而且现在情况是盲道两侧都有,这样双层设置和单层设置其实效果也差不多,不知道是不是有其他用途。
不过,对于这些“隔离桩”的设置,附近一处健身场地上的市民却纷纷“点赞”。一位市民表示她就住在这附近,她告诉记者,长期以来,由于机动车道比较窄,司机不能靠边停车,所以在附近办事的司机会临时把车辆停到人行道上,给过往行人造成很大的不便。“我们这里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人流量都挺大的。白天周围的居民来这里的菜市场买菜,街道两边还有很多店铺;晚上由于有个健身场地,很多人到这里散步锻炼。”这位市民说,“一直以来,这里停车都很不方便,但后来农贸市场外面划设了停车场,北边餐馆门前也有了一块挺大的停车场,但即使这样,还有人乱停。我觉得设置‘隔离桩’挺好的,现在人行道好走多了。”记者在现场看到,确如这位市民所言,在这段布满“隔离桩”的人行道上,非但看不到一辆停放的机动车,就连电动车和自行车也没有踪影。“我觉得这样布置是对那些喜欢乱停车的人一种心理震慑吧,看到这么多的‘隔离桩’,怎么可能还有停车的想法。”一位市民说道。
(马骏 文/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