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地下车库外,还有开发商专门为露天汽车停车位建设了挡雨棚。
由于没有专门的非机动车车棚,很多小区非机动车停放在大厅和楼道内。
如今,电动自行车已成为市民常用的代步工具,给市民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的便利,在目前汽车较多、道路拥挤的情况下,它们“小快灵”的优势尽显,同时也符合“绿色出行”的环保理念。然而,记者走访市区、开发区的多个小区发现,大部分新建小区内供非机动车停放的车棚数量并不多,有的甚至没有设置车棚,住户只能在楼下乱停,更有甚者,不惜每天将其搬到家中。同时记者还发现,部分小区虽然有足够数量的车棚,但利用率却并不高。而在众多老旧小区里,虽然大都有自行车库,但楼道口随意停车、私拉电线充电的行为也给小区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小区物业也同样面临着管理难的烦恼。物业工作人员呼吁,小区实现管理有序,需要业主和物业共同努力。
◆茅猛科 文/摄
●现象一:楼道门厅成停车区
记者走访我市多个新建小区发现,很多小区健身器材、报刊箱、地下车库等设施完善,但却大都没有专门的非机动车停车棚。小区里的非机动车大多停放在各个单元楼楼道里,还有少部分停放在路边、草坪里,不仅影响美观还影响交通。
在开发区某小区,记者看到业主们的电动车和自行车几乎都停在了楼道空地上,停放得较为整齐。“我们小区没有专门的停车棚,但是在楼前留了空地专门给我们停非机动车。”居民张先生告诉记者,虽然居民有地方停车子,但却是风吹雨淋,充电也不方便,他们希望能有一个设施完善的停车棚。
家住市区的刘先生告诉记者,他家小区的设施较为完善,但同样没有非机动车车棚,业主们的电动车基本都停放在一楼门厅里,不仅影响了业主通行,还堵住了消防通道,存在安全隐患。刘先生告诉记者,其实居民们都知道在楼道门厅里放电动车不太好,但是没办法,电动车电瓶经不起暴晒和雨淋。“而且,现在丢电瓶的特别多,我们把车子推进楼道,也就是想安全点。”刘先生说。
●现象二:带着电动车坐电梯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虽然有的小区设有公共停车棚,但居民不买账,不愿意往里面停。18日下午6点多,记者来到开发区某新建小区,发现不少人将电动车停放在楼梯间。采访中,正巧碰到住在23楼的吴女士骑着电动车回家,只见她将电动车推进楼道,又推着电动车坐上电梯。吴女士告诉记者,小区里虽然有停车棚,但离自己家有点远,很不方便,停在楼下又怕下雨淋湿,对电瓶不好。
随后记者来到该小区的电动车车棚处,发现车棚内已经安装了电动车充电设备,里面停放了不少电动车。居民陈女士告诉记者,车棚里充电是收费的,办卡的话1元钱可以充电4小时,临时投币1元钱可以充电3小时,费用比在自家充电要高一些,而且经常会因为临时出去有事而没法充那么长时间。因此很多人感觉不是很方便,索性将车子推回家充电,不充电时也会将车子带到自家楼层的楼道内。“反正有电梯,把电动车带上去不是很费力。”陈女士说。
●市民:车棚分散建设会更好
采访中,不少居民表示,建设专门的非机动车停车棚虽然是好事,但他们更关心的是如何布局、如何管理等问题,希望能满足大部分居民的需要。
“可以考虑将车棚分散建设,利用小区内的小空间。车棚数量多,占地面积小,这样居民才更乐意停放。”天天骑电动车上下班的朱女士建议说,建设专门的非机动车停车棚是一件利民的好事,可是具体的细则还是要尽快出台,或者建议小区开发商、物业和居民自行协商解决,彻底解决新旧小区居民停车不方便的问题。
●物业:想建车棚但众口难调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小区在建设时就有“缺陷”,开发商并没有考虑到非机动车车棚这一设施,所以导致非机动车在小区里乱停乱放,单元楼的楼道、楼梯间都是“重灾区”。开发区某小区的一位物业工作人员表示,物业经常不定期在单元门及电梯里贴上清理楼道公共区域内车辆杂物的通知,呼吁业主不要将电动车停放在楼道、门厅等公共部位,但效果并不明显。
“我们没有执法权,只能一遍遍地劝说,除此之外也没有别的办法。”该小区物业经理告诉记者,小区没有专门的非机动车车库或是车棚,因此非机动车乱停乱放严重。“我们曾想过新建车棚,但建车棚需要动用专项维修资金,也曾为此征求过业主们的意见,但有一部分业主不同意,众口难调。虽然为业主留出停电动车的空地,但大家还是习惯性地将车推进楼道。一般来说,只要他们停车不是特别随意,对居民不造成太大影响,我们也都不敢管,有时候好心去管反而会招来业主的责骂。”该物业经理直言。
●社区:开发商前期规划考虑不周
市区一社区负责人认为,小区自行车、电动车没有停车棚,与开发商前期规划考虑不周有关。开发商在开发楼盘时,只考虑到机动车的停车问题,建了地下停车场,却没有考虑到小区居民实际拥有自行车和电动车的数量更大。虽然个别小区也建了一些非机动车车棚,在楼前规划了非机动车停车位,但这并不能让居民满意,也因此引发诸多问题,比如乱停乱放、安全问题、充电问题等。“如果当初在规划时,建设足够量的停车棚,就不会出现如今的尴尬局面。”该负责人说。
●业内人士:解决这个难题,还需多方配合
采访中,有业内人士表示,与动辄几万甚至十几万一个的机动车停车位价格相比,由于非机动车停车位的经济效益不明显,开发商对配建非机动车停车设施的积极性不高。首先停车棚建设成本较高,其次修了停车棚就要雇人看守,无形中增加了运营成本,况且非机动车辆停放并没有明确的收费标准,想要从各位业主处收取停车费肯定也有困难,所以在一般小区最初规划建设时宁愿多建一个汽车停车位也不愿意建非机动车停车棚,最终导致停车棚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资本都有逐利性,加上没有硬性约束,开发商为了建设效益更好的机动车停车位,而有意‘忽视’电动车停车棚,也无可厚非。”该业内人士分析说。
一位从事物业管理多年的季先生告诉记者,虽然现在家家基本都有汽车,但电动自行车仍是多数市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要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多方的配合。“小区在建设的时候,开发商应该多考虑自行车或者电动车停放场所的建设,有的小区里确实有非机动车停车棚,但明显不够用。”季先生说,作为小区物业,一定不能放任不管,要做好监督工作,及时对居民进行宣传,告知在楼道里停放非机动车存在的隐患。而作为小区业主也要自觉,不能随意将非机动车停放在影响交通的位置。管理部门也应该加强规范,将非机动车库或是车棚作为新建小区的硬性规定。只有多方的配合,才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