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交通、共享图书、共享雨伞……这些事物共享的背后,绝大多数市民都能做到文明使用,但仍旧存在极少数的不文明现象——

共享社会,如何做到文明共享?

核心提示: 共享事物的出现给市民带来了便利,也考验着市民的文明素质,恶意损坏、故意捣乱等“负面”现象不乏存在。那么,身处在这个共享社会,我们如何才能实现文明共享?

o_1bs73naph1en71cke30f1nj21sjoa

如今,在我市,共享单车、共享电动车以及共享汽车成为解决人们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的极佳选择,受到普遍欢迎。同样,和共享交通工具一样,共享WiF运用也很普遍。此外还有鸟巢书屋、漂流书屋、漂流角、24小时自助图书馆等共享图书设备,以及共享雨伞、共享美食等等。

共享事物的出现给市民带来了便利,也考验着市民的文明素质,恶意损坏、故意捣乱等“负面”现象不乏存在。那么,身处在这个共享社会,我们如何才能实现文明共享?

服务大众的共享事物越来越多

2013年,我市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投入运营以来,受到了广大市民的欢迎和认可,自行车站点也在不断增加。今年4月28日,共享单车也“进驻”我市。如今,我市公共自行车有3600辆,共享单车6000辆左右。紧接着,共享汽车、共享电动车也相继来到市民朋友身边,共享交通越来越便利。

共享单车和共享电动车只需要下载相应的APP软件,然后注册、交押金、充值,之后扫码即能骑行;共享汽车则只需要上传驾驶证、身份证进行注册,填写邮寄地址,缴纳1000元押金(根据车型不同,车辆租赁押金也有所不同),注册认证成功打开APP软件,点击查找最近网点,就搜索到附近的EVCARD电动汽车,便能实现汽车共享。

其实和共享交通一样,“共享雨伞”早就已经悄然实行起来了,共享雨伞的使用更加简单,在可以借到雨伞的地方直接交押金使用,归还时将退还押金。

如果说共享雨伞、共享交通能给市民的出行带来便利,那么共享图书则能更加充实市民的精神世界。近年来,我市以图书馆为支撑,农家书屋为基础,大力推进图书馆建设与农家书屋图书流转,现已建成图书馆分馆14家,农家书屋和社区书屋180多家,图书总藏量达88万册左右,并且每年还对农家书屋图书进行招标,更新补充图书。今年以来,我市相关部门还在主城区、开发区又新建了50个鸟巢书屋、30个图书漂流角、20个漂流书屋以及3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市共打造了27个各类阅读新空间,设立了4个爱心图书捐赠站,提供免费阅读的硬件越来越多,供借阅和图书、知识交流的场所几百处,图书共享蔚然成风。

随着“共享”的流行,市民们还相继推行共享美食、共享服装、共享商圈等共享措施,一时间,共享理念传遍大街小巷,掀起了一场“共享战”,这种带来便利的共享途径被一些人称之为“共享生活”。

“共享生活”亟需规则与监管

“共享生活”是“互联网+”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提高了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帮助人们节省时间和金钱,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但是“共享生活”发展迅速,一时间,相应的规则和监管很难及时跟上。就像一些市民所说:“出现不文明行为,固然有个人道德素质和道德自律的问题,但也有制度落后、监管缺位的问题。”在社会生活中,仅仅依靠个人自觉往往无法完全履行道德义务。“共享生活”这一新业态的发展对使用者的素质提出了考验,同样也对企业管理和政府监管提出了挑战。

虽然“不得损坏、偷窃、侵占和不当使用他人、公司或公共财物”等普遍规范对“共享生活”的市场仍然有约束力,但新事物的出现需要更多具体的规范来更好地约束企业和个人的行为。

共享图书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规范人的行为有多种规范力,包括法律、道德、市场、技术等。技术常常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规范力,但事实上技术规范力在我们的生活场景中屡见不鲜,如各类报警器和安全带等。而共享单车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先进的技术手段的采用可以一定程度上让管理服务更加完善:“共享单车配备的是基于蓝牙通信的智能锁,内部带有GPS系统,保证实现实时监测,对停车规划、规范消费者行为都有帮助。关于支付安全、押金管理、车辆安全、‘僵尸车’等问题,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解决。”针对马路上自然损坏或人为破坏的单车,该负责人说,APP内都有报修系统,用户遇到这种情况可以马上点击报修,后台可以立即得到反馈,派指定区域工作人员处理车辆,再配合定期维护,使得单车损坏的情况大为改善。据了解,还有一些地方的单车公司正在探索新的激励方式规范用户用车,比如用户上报故障单车或用户能够规范停车,就给一定的奖励。

该负责人建议,“共享生活”的各种共享措施可以进一步完善用户信用管理,奖励文明的用户,对损坏或随意停放的用户给予信用扣分,并对信用分数累计低的用户限制其借用。据悉,一些省市目前已经有多家单车公司采取了信用积分模式,信用积分达到一定程度可以免押金或者获得其他奖励,我市也正在采用信用积分制。

不过,该负责人也告诉记者,“共享生活”作为一个新兴事物,解决发展中出现的任何问题都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不断探索创新。中国消费者协会近日在京举办了提升共享单车服务座谈会,多家单车公司运营负责人都提到要加强跟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共同解决共享单车发展中的难题,尤其是希望政府在城市规划中,为单车骑行和停放留出足够的空间。该负责人认为,政府在监管共享单车上积累的经验,也将助力于引导共享经济模式在各领域的发展和完善。

如何才能为文明共享“添砖加瓦”?

从网约车到共享交通、共享图书、共享雨伞等,共享经济发展带给人们的获得感无处不在。在互联网技术不断进步的推动下,作为一种新经济业态,共享经济正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甚至重新构建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

专家指出,重拾共享精神,首先需要理解“使用而非拥有”的理念,正确认识共享与私有、共有的关系。在共享经济时代,人们追求的是社会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闲置的社会资源只有得到更广泛的分享才能获得效益。让分享成为一种习惯,在分享中获得更多更好的服务。

在记者看来,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共享经济时代,要实现更大程度上的自由、开放、共享,首先就需要构建以信用体系为核心的共享伦理。过去熟人间的共享就是基于彼此间的信任,要让资源在全社会畅通地流动共享,就必须完善社会信用体系,以信用的约束力来规范社会各方的行为,让每个人都遵守规则与秩序,从而实现文明共享。

具体应该如何做到文明共享,热心市民给了以下几条建议:

1.培育共享精神,提升用户素养。共享单车及共享图书等在使用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系列不文明现象反射出用户共享精神的欠缺。解决这一问题,不仅仅需要培育用户共享精神,同时也需要加大提升用户的自身素养。通过对用户进行相关教育及引导,使其具备对公共资源的爱护和与共享单车企业以及与其他共享单车用户互惠互利的意识,从而尽快地适应当下共享经济的发展。

2.拓展举报途径,增强监督管理。虽然共享单车设有反馈功能,但是这种反馈往往比较滞后。因此,共享单车企业应积极拓展举报途径,为用户提供便捷高效的举报通道。如单车用户除了能够通过客服热线外,还能运用微信、微博等方式进行举报。与此同时,共享单车企业还应加强监督管理。如:运用GPS追踪系统对共享单车的使用情况进行更加紧密的日常化监督;设置固定的共享单车停放区域,改善乱停乱放的现象。

3.设立相应规则,完善惩戒体制。作为一种新型的共享经济形态,“共享生活”的发展也应借力政府部门。政府相关机构应与企业联合,制定系列的规则,完善惩戒体制。针对用户及不法分子对共享公共设施不同程度的破坏情况作出不同的赔偿及惩罚措施,从而运用法规的约束力保护共享经济的发展,使“共享生活”得以“文明”共享。

(李潇 文/摄)

责任编辑:周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