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山民俗馆给您“讲”过去的故事

收有万余件藏品,二期工程建成后将设8~10个分类主题展馆

核心提示: 近日,上小学五年级的严明在父亲的带领下又来到了水晶山民俗文化馆。

国庆长假期间,参观民俗馆的市民络绎不绝。

本报讯  “这是我第三次来到这个民俗馆,听馆长讲了很多民俗收藏品背后的故事,我从中了解到了很多祖辈父辈的生活生产状态。”近日,上小学五年级的严明在父亲的带领下又来到了水晶山民俗文化馆。

万余件收藏品有万余个故事

每每到了民俗馆,严明都会缠着馆长丁斌或者执行馆长王国华,让他们讲民俗品背后的故事。丁斌告诉记者,他也和严明一样,从小就对这些东西怀有极大兴趣,从最开始的集邮慢慢扩展到收藏酒器再到收藏各类民俗品。几十年来,耗资数百万元,收藏了酒器万余个,目前已是江苏省规模最大的酒器收藏馆;另外,馆内民俗收藏品也已经达到了万余件,也是江苏省民俗藏品种类最多的民俗馆。近日,记者在水晶山民俗文化馆二楼的民俗展览馆看到,里边摆放着几千件民俗收藏品。“国庆长假的时候,每天都有很多市民过来参观。”丁斌介绍,因为展览馆空间有限,还有很多的民俗品存放在仓库内未能向大家展览。

“这里的民俗品绝大部分是清代到解放前的,每一件民俗品的背后,都有它特有的故事。就像这个晚清时代的铜匠挑子,曾几何时,作坊店的铜匠挑着一副铜匠挑子走街串巷,手持由五块铜片串成的‘铜串子’,边摇串子边吆喝,很有一番韵味。”王国华告诉记者,虽然像铜匠补瓷碗的锔瓷手艺现已基本失传,但是这些民俗品背后的故事,以及承载的民俗文化却不会消失。

欲建立民俗文化交流交易中心

丁斌告诉记者,他收藏的宗旨就是想保护传统的文化、文物,因为他的职业是律师,也是文物保护部门聘任的业余文物保护员,平时工作外出机会较多,每每看到民俗品,他都会想方设法买下来。2015年,当民俗收藏品达到6000余件时,怀着“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心态,丁斌成立了民俗文化展览馆,供大家免费参观。

展览馆目前面积300余平米,能展览的民俗收藏品有限,所以丁斌计划在现址对面新建二期民俗文化展览馆,建成后将新增4000多平方米的展览面积。目前,在政府的支持下,土建工程已完工。丁斌说,二期工程建成后,他将对现有藏品进行细分,开设8~10个分类的主题展馆。

此外,丁斌还有一个设想,准备建立民俗文化交流交易中心。“民俗物品是民俗文化的载体,不能丢掉,目前收藏爱好者很多,而丹阳却没有一个正式的民俗交流交易场所,我就想在现有民俗馆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民俗文化的交流交易中心,供各个地区的民俗文化交流,及民俗品的交换、交易,促进民俗文化的流通流传。”丁斌说道。(李潇 文/摄)

责任编辑:王渊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