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快捷又环保,电瓶车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交通工具,但在使用过程中,行车安全、防盗、处理故障等方面都需要注意——

这些问题和危险电瓶车车主应该如何避免?

核心提示: 近段时间,本报报道了多篇关于电瓶车的新闻,包括电瓶车被盗、电瓶车行车安全、电瓶车故障等。

屏幕快照 2017-09-23 上午8.56.38

屏幕快照 2017-09-23 上午8.56.28

近段时间,本报报道了多篇关于电瓶车的新闻,包括电瓶车被盗、电瓶车行车安全、电瓶车故障等。8月3日,《千万要注意,这个孔真的很危险!》一文中,市民张女士误将钥匙插进充电孔,正负两极同时碰到钥匙后造成短路,瞬间爆响放出电弧,导致手指被电黑;9月19日,《电瓶车“自动刹车”车主被甩出》一文中,市民小周由于自行修理电瓶车,导致骑行时前轮刹车的制动块断裂,电瓶车前轮自动刹车,他被甩出后受了轻伤。

电瓶车因为环保、短距离行驶方便快捷、受限制少,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交通工具。不过在使用电瓶车的过程中,市民还是遇到了不少问题和危险。那么,面对这些问题和危险,车主如何才能有效避免呢?

■李潇 文/摄

事故频发,上路一定要小心

20日上午,迎宾路上一位骑着电瓶车的市民被一辆轿车撞倒在地,幸好车主只是轻微擦伤,并无大碍。不过并不是每一位车主都能这么幸运,前段时间就有一名电瓶车车主被公交车卷入车轮碾压身亡。此外,记者还曾采访过南二环路两位骑电瓶车的市民被卡车卷入车轮后丧命的新闻,因为骑电瓶车是典型的“肉包铁”,这无形中给行驶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威胁,一旦发生事故,车主便会置身于危险之中。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称,中国每年有26万人死于交通事故,平均每天有700人,占全球总数的五分之一,数字骇人。上海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非机动车承担同等以上责任的事故占44%,而八成以上非机动车交通事故的“主角”都是电瓶车。而统计交通事故分析报告显示,电瓶车造成交通事故的原因,逆行、占道、闯红灯的违法行为排在前三位,分别占到总死亡人数的70%。电瓶车之所以违章频繁,很大原因在于驾驶人自认为安全,低估违章的风险。同样,在道路上的角色不一样,就会对风险有不同的感知。一个平时开车谨慎的司机,如果换成骑电瓶车出行,可能就不会那么谨慎了。正是包括电瓶车在内的非机动车车主的麻痹大意,近年来,非机动车造成的交通事故在逐年增加。

提醒:骑电瓶车时要双手扶住车把,不能一边骑车一边看手机三心二意;不能把东西挂在车把上增加车把重量影响转向,遇到紧急情况,如果转弯不及时,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不要行驶在机动车道以免带来不必要的危险,发生事故后即使是汽车造成的,由于电瓶车走错了车道,也逃脱不了责任;夜晚行驶时,要打开车灯,迎面有车时,最好不要开远照灯;下雨天,骑车最好穿黄色的雨披,因为黄色是亮色,在很远的距离司机就会发现,能及早反应,减慢车速,最大限度地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骑车一定要带头盔,万一发生意外,头盔能够很好地保护我们的头部免受损伤;骑车不要喝酒,并且电瓶车所载重量一般不要超过150公斤。另外,电瓶车维修师傅提示,如果发现电瓶车的车闸不灵活,要及时维修;电瓶车每三个月就要保养一次,保养的内容包括旋紧车轮的螺丝、上润滑油,最好到指定的维修店进行保养,以延长电瓶车的使用寿命。另外,如果电瓶车常年得不到保养,有可能增加电瓶车自燃的几率。

爱车发威,不要触碰充电孔

上个月,张女士骑着电瓶车前往人民医院取体检报告,和往常一样把车停放在医院的停车场。停好车后,拔下钥匙,原本应该拿钥匙习惯性地弯腰上锁,可没想到阴差阳错把钥匙插进了电动车的充电口,瞬间火花四射,不仅车钥匙融化变形了,而且自己右手食指也被熏黑并且烫得通红。

电瓶车维修师傅介绍,电池正负极相连确实会放电,而且威力相当惊人。一名维修人员用老虎钳夹着一根铁丝分别触碰电瓶正负极,一阵强光闪过,铁丝竟被烧掉一部分。维修人员解释说,如果有导体,如金属、人体等物,将充电插口的正负两极连接起来,必然有电流经过。目前,市场上的电瓶车电瓶电压多为36伏或48伏,有的更高,而人体可承受的安全电压是36伏。如果触碰正负极的手比较潮湿或者持有金属物体,就会产生较强的瞬时电流,很可能会烧伤人。硬币、钥匙都属于金属物体,插到电动车充电口处,会导致电池短路,瞬间产生电火花和高温,非常危险。

提醒:在生活中,要注意充电孔的安全性。首先充电孔一定要隐蔽,避免直接的裸露;其次就是远离孩子。此外,电瓶车在室外停放或充电时,还要避免雨水顺延电线流到充电孔,造成短路放电。车主在选购车辆时,最好能够选择有保护盖的电瓶车,充好电后要将保护盖盖好。

维修师傅提醒车主,要多叮嘱儿童或老人,尽量不要接触充电孔,或用东西插、戳电池充电孔。电瓶车铅酸电瓶大概能使用1至1.5年,为了延长电池使用时间,应安全使用电瓶,不要用不匹配的充电器给电瓶充电;充电时间不宜过长,电压不要过高。此外,车主每年还应到维修点对电瓶进行一次保养。

电瓶被盗,如何才能不中招?

日前,市民高女士向本报记者反映,她把电瓶车停在火车站广场附近,结果电瓶被人偷了,无奈之下,她只能将车推回家,然后花几百元重新买电瓶。其实,电瓶车电瓶被盗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现在的电动车有了报警器的保护,且防盗锁技术越来越先进,既然整车难盗,小偷们便开始对电瓶车的电瓶下手。他们会选择盗取自行车式电瓶车上的电瓶,因为该款式的电瓶车对电瓶的保护性相对小一些,另外就是人们多数不会选择安装电瓶锁,即便有的装了也会忘记上锁,这样就大大增加了电瓶车电瓶被盗的几率。即使电瓶被盗后车主选择了报警,公安部门对此除了追查也无其他良方。

提醒:首先,我们在有意识的去保护电瓶车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对电瓶的保护,这点需要引起注意!其次,给电瓶加锁,既然知道了要保护电瓶,那么现在常用的保护方法便是给电瓶也加上一把锁。在选锁上,要注意的是,不要选择锁头较短的锁,因为这样的锁不结实且容易被撬开,要选择质量好的、防盗性能高的锁才能更好的保护电瓶。此外,要记得开启报警器,虽然电瓶车报警器会带来一定的噪音污染,但对小偷还是有一定的威慑作用。不过为了不影响到他人,我们可以适当调低报警器的灵敏度,这样既能保护自己的电瓶车也能不影响到他人。最后,要将电瓶车停放在有人看守的停车点,比如车库等。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