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丹棉下岗后,她就一直在家悉心照料年事已高的两位老人,而为了照顾股骨头坏死生活不能自理的母亲——

简易小床一睡就是四年

核心提示: 55岁,原本是刚要退休的年龄,但杨蕴已经在家多年,为的是照顾年事已高的母亲和公公,从丹棉下岗后,她就承担起了这一重任,和她一同下岗的爱人老胡则另谋职业。母亲住在双井苑,公公住在金谷小区,杨蕴每天骑着自行车来来回回要跑很多趟。为了晚上照顾母亲,她还在母亲的房门前搭了一张简易小床,一睡就是四年。

杨蕴悉心照料母亲

本报讯 55岁,原本是刚要退休的年龄,但杨蕴已经在家多年,为的是照顾年事已高的母亲和公公,从丹棉下岗后,她就承担起了这一重任,和她一同下岗的爱人老胡则另谋职业。母亲住在双井苑,公公住在金谷小区,杨蕴每天骑着自行车来来回回要跑很多趟。为了晚上照顾母亲,她还在母亲的房门前搭了一张简易小床,一睡就是四年。

16日上午10点,记者来到双井苑B座杨蕴的家里,窄小的客厅里,除了一张桌子,就是那张“小床”,杨蕴就坐在上面择菜准备做中饭。“这原来是一张沙发,我把它改造成了一张小床,晚上就睡在这里,我妈妈睡在屋里边。四年前,她因为股骨头坏死,腰和腿都不好,现在只能躺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晚上要是有什么需要或者起夜,我睡在这里就能及时听到并且帮上忙。”杨蕴性格开朗,她是那种脸上时常挂着微笑,说起话来能带动别人一起乐呵的人,在她看来,亲人比什么都重要。

杨蕴的母亲今年91岁,行动不便,但是脑子很清醒,她告诉记者,如果不是女儿,或许她早就不在人世了。杨蕴听到这话,轻轻地摸着母亲的手说:“妈,你怎么老说这些呢,我们小时候不是您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的吗?作为孩子,照顾母亲是天经地义的,这还有什么好说道的。”母亲共有三个孩子,杨蕴是最小的,其他两个都在外地安了家,虽然一有空闲都会回来看望母亲,但平时照顾母亲的担子都落在了杨蕴的身上。“本来他们说要接母亲到外地去享福,但是母亲不愿意离开丹阳,她喜欢我平时陪她说说话,聊聊天。”杨蕴说,母亲以前是老师,工作很辛苦,股骨头坏死估计就与此有关。

杨蕴的公公今年90岁,身体虽然比母亲好,可以自理,但脑子有时候会犯糊涂,因为双井苑的房子太小住不下,所以公公住在金谷小区。“老人年纪大了,有些老年痴呆,所以三餐都需要我送过去。”杨蕴说,每天做好饭后,除了伺候母亲吃饭,她还要骑自行车将饭送到金谷小区公公那里,没有特殊情况每天三餐如此,老胡看着爱人辛苦,有时候也会帮她搭把手。“我爱人出门办事,有时候会特意经过公公那里,烧饭给他吃,以此来减轻我的负担。”杨蕴告诉记者,老胡很孝顺,每天帮他父亲洗澡泡脚,虽然父亲的脑子有些迷糊,但是他仍然坚持经常和父亲交流,不厌其烦,看到这些杨蕴很是感动。

随着年龄的增大,两位老人的身体状况大不如前,有时候,杨蕴去给公公送饭时,母亲便会找她,为此,杨蕴在一个月前,专门请了一个保姆,帮忙照看母亲。“老人家有文化,喜欢和我讲故事,还教我说英文,感觉蛮有意思的。”保姆告诉记者,由于老人不能自理,大小便、擦身子等都需要别人护理,“一个人照顾起来有些吃力,很难想象杨姐这么多年是怎么坚持下来的,而且还要同时照顾两位老人。”

对于多年来专职照顾两位老人,杨蕴说这是应该的,因为她觉得,上孝父母、下教子女是一种责任,她说,如果连照顾老人都做不好,做不到最基本的孝道,那么其他什么事也做不好。另外,她说还要感谢爱人老胡。“这么多年来,家里就靠他一个人挣钱养家,日子过得并不宽裕,现在又请了一个保姆,更是紧凑,但只要两位老人身体好,我和老胡劲往一处使,相信我们的生活会一直很幸福。”杨蕴微笑着说。

(史正华 李潇 文/摄)

责任编辑:周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