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美育人”蔡建良:执着前行

核心提示: 9月1日,伴随着全市中小学开学,导墅镇匡亚明小学校长蔡建良又回到了他熟悉的校园。

9月1日,伴随着全市中小学开学,导墅镇匡亚明小学校长蔡建良又回到了他熟悉的校园。从教30多年来,蔡建良从一名普通美术教师成长为小学校长,工作变得更忙碌了,不变的是他始终心系立美育人。尽管行政管理事务增多,蔡建良仍坚守教学一线,这背后支撑他的是对美术事业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忠诚。

丹师求学,偶与美术结缘

1982年,蔡建良以导墅中学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丹阳师范普师班。从小就本能地喜爱美术的他在丹师遇到了踏入美术世界的引路人——凌青老师。

“凌青老师是我们的美术老师,当时他刚从南师大毕业没多久,年纪和我们这些学生差不多大,很快就和我们打成一片。”尽管已经过去三十多年,但关于老师的记忆依然清晰如昨,老师的教诲依然铭记于心。据蔡建良回忆,老师的油画、素描都画得很好,宿舍里挂满了自己的画作。“当时有一本杂志叫《青春》,有一期封面画的是一个少女推开窗子,这幅作品就是凌青老师画的。在《江苏画刊》杂志举办的中青年画家比赛中,凌老师的作品《拔根芦柴花》还获得了二等奖。”看到这些,蔡建良对老师很是佩服,对美术的喜爱也越发深厚。

此后,在完成自身学业的同时,蔡建良把大部分课余时间都用在了美术学习、创作上。他一有时间就泡在图书馆里,阅读美术方面的书籍、杂志,开阔视野;他还认真向老师请教,学习绘画方法和技巧,并开始自己提笔创作。他越发明确了自己的志向:学习美术,做一个像凌青老师那样的美术老师。

走上教坛,播撒美育种子

1985年,蔡建良从丹师毕业后来到导墅中心小学(现匡亚明小学)工作,成为一名语文老师,同时兼教美术。那几年,蔡建良一边练书法、画国画、研究儿童画,一边琢磨怎样更好地上好美术课。不久,他辅导的学生在丹阳市级美术比赛中获奖,他也在全市美术老师基本功大赛中获得一等奖,这对踏上工作岗位时间不长的蔡建良来说无疑是巨大的鼓励。

到了1990年,学校逐渐重视美术教育,打造“立美育人”特色,在校领导的建议下,蔡建良开始专职从事美术教学。在他的带领下,导墅中心小学自编了一套以“美育”文化为特色的校本教材,作为对现有教材的补充;他还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蔡建良名师工作室”,培养了一批市级美术骨干教师,取得了一定的美术教育教学科研成果。

而就像他自己受凌青老师影响走上美术道路一般,成为美术老师的蔡建良也影响着他的学生们。不少他教过的学生后来也走上了美术教师的岗位。其中,他曾辅导过的学生王静芳还成为了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目前在北京荣宝斋画院担任教师。

虽然王静芳早已离开丹阳在外发展,但他对曾短暂辅导过自己的蔡建良始终心怀感恩,尊称他为自己的恩师。“对学生来说,老师很重要。”蔡建良说,“美术老师不仅教给学生作画的方法、技巧,更重要的是把美的种子播撒在学生心间,让他们学会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练就一双审美的眼睛。”

课堂之外,执着提升自我

多年来,蔡建良已成为我市美术教育界名副其实的名师。他是我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美术组组长、首席教师,美术学科名师工作室导师;先后荣获镇江市首届小学美术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江苏省中小学美术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二等奖,全国美术教师江苏赛区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等。而走出课堂的蔡建良,把空余的时间也都给了他心爱的美术事业。

课堂之外,蔡建良执着地提升着自己。在坚持美术创作的同时,他先后拿到了美术专本科学历。去年,他还参加了中国人民大学书画高级研修班,进一步开阔了视野,提升了创作技法。

蔡建良的创作以国画山水为主。前不久,他的国画作品《山居青岚》入展了江苏省第六届新人美术作品展览。回想起这次创作的经历,他自感难以忘怀。“《山居青岚》这幅画的尺寸是2.4米×2米,我还从没有画过这么大尺幅的作品。”蔡建良说,由于自己家里画纸铺展不开,只能借我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徐俊的工作室来创作,那段时间他几乎每天都要画到晚上11点多。最终,蔡建良的作品完成度很高。画面青山环绕、绿意点点、人居依依,意蕴悠远。

对蔡建良来说,这次作品入展既是一次新突破,也是一个新起点。现在,他在办公室和家里都设置了画室,一有时间就铺纸作画,在作画中放松,在运笔中提升。“画画是我的休闲方式,但这也是一项体力活。”蔡建良说,为了追求画面效果的完美,他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有时画到一半觉得不满意还会重画,只为不留遗憾。“现在我争取每天都要提笔创作,在创作中不断提升!”(曾萍 符云莹 文/摄)

责任编辑:王渊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