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多少”检验大走访实不实

核心提示: 当前,全市党员干部正深入企业、深入群众、深入一线开展大走访。

当前,全市党员干部正深入企业、深入群众、深入一线开展大走访。如何避免这项活动一阵风、走过场,真正让群众得实惠、干部受教育,关键还在一个“实”字,唯有以扎实的作风、务实的举措,才能求得实效。

检验一个单位、一个部门大走访工作开展的实不实,可用“三个多少”参考衡量。

一是大走访不能满足于“到场了”,而要看是否带着真感情“访出了多少实情”。

群众最反感的是形式主义。少数人、少数单位,工作像走秀,出个场、照个相,就忙着回去填写台账了,纯粹是敷衍了事;还有些人,嫌人家屋檐低矮、室内灰暗,皱个眉头进门、捂着鼻子询问、垫上手帕落座,这样的走访,群众一眼就看清了你的套路,对你不信任,走访只能停留在寒暄,浮于表面,结果往往是话没几句就冷场了。

近年来,宏观经济形势偏紧,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很大,发展中存在问题不可避免,基层怎能没难题?群众怎能没期盼?如何号准脉,还要听群众讲真言、道实情。大走访就是要广大党员干部走下去把群众的意见建议带上来、需求呼声带上来、方法经验带上来,真正做到密切联系群众,为聚力创新、聚焦富民找准路径。

二是大走访不能只是把问题“记下了”,还要看是否动足了脑筋“拿出多少实招”。

大走访收集的问题庞杂繁多,对群众反映的问题、遇到的困难,要主动想办法、出思路、拿措施,不能把消化问题看成是“别人的事”。一名党员、一个单位,如果按条线职能,可能可以找到一大堆理由说这事那事不是你的事、不归你们管,但如果对照服务群众、服务基层的标准,还有什么事不是你的事呢?党员干部,就是要有勇于为群众难题画句号的态度和智慧。

围绕大走访中梳理的各类问题,我们要以一名党员干部应有的责任为“能成”想办法,不为“不行”找理由。群众和基层那些急难愁事都是些“麻烦事”,只有勇于担当,为“能成”想办法,才能消除“麻烦”。事实也证明,只要常怀责任心,就能不断排解群众和基层的急、难、愁。如果只为“不行”找理由,“麻烦”只会越来越大。

三是大走访不能止步于“研究了”,更要看是否想尽了办法“解决多少实事”。

话说千句,不如实事一件。在走访中,我们一定要边走访边研究边解决,能及时办理解决的,就要及时为基层、为群众办好;不能当时解决的,要做好解释工作带回去想办法,限时解决。要善于梳理问题,分类处置,优先解决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民生问题;重点解决影响大、群众反响关注度高的问题;逐步解决涉及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共性问题。要及时回访、明确答复好那些因政策原因短期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走访不是目的,解决问题才是根本。“三个多少”,体现的是党员干部的作风,考量的是党员干部的责任,检验的是党员干部的能力。只有真心办实事,基层和群众才能切实感受到大走访活动带来的实效。(周德传)

责任编辑:王渊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