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付费消费陷阱多 五招助你来防范

核心提示: 卡上的钱还在呢,办卡的店却没了。不少市民都曾遭遇过办卡商家突然“蒸发”的痛苦。而随着网购、代购业务的增长,网络商家卷款消失的现象也开始出现,“蒸发”的损失向谁追讨?

卡上的钱还在呢,办卡的店却没了。不少市民都曾遭遇过办卡商家突然“蒸发”的痛苦。而随着网购、代购业务的增长,网络商家卷款消失的现象也开始出现,“蒸发”的损失向谁追讨?

不少现金卡变成“死卡”

充值一万元可享钻石会员待遇,办卡能享受8折优惠……相信很多人都有办卡的经历。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服务性消费越来越受到青睐,很多商家推出预付式消费方式,根据预存金额给予相应优惠,这吸引了不少市民的参与。不过,预付卡消费让市民得到实惠的同时,也暗藏着不少陷阱。

市民张女士就遇到了这样的事情:2015年6月,她购买了一家美容店7000元的消费储值卡。2016年1月该门店关停,她所持预付卡尚有3600元余额无法使用。张女士多次联系该店客服,均无法联系上。

刘女士也遇到类似的事情:2015年2月,她在某理发店购买了500元的5折消费储值卡。2015年12月该店换了老板,之后刘女士再去消费,理发价格却不再享受5折优惠。

据了解,去年,我市消费者协会受理的因预付费消费引发的投诉,涉及美发美容、娱乐健身等多种行业,并呈逐年增长趋势。这些投诉集中反映了三大问题:首先是“先折后斩”。为诱使消费者办卡,一些商家给予持卡客户大幅让利,有的甚至夸大、虚假宣传,事后又通过提价等方式“斩一刀”。其次是“先暗后明”。一些发卡商家制订的章程或协议暗藏不合理条款甚至霸王条款,有的以口头承诺代替协议,一旦发生纠纷往往闪烁其词,拒绝消费者的合理要求。最后就是“办易退难”。一些发卡商家因为自身原因不能继续经营时,只同意将商品或服务转手他人;还有的以迁址、停业等方式卷款跑路。不少市民钱包被“套牢”,花了钱却消费不成,并且维权无门。

网络新型“蒸发”频现

除了实体店家外,网络平台上也有一些店家突然消失,让消费者欲哭无泪。

日前,消费者陈女士投诉称,她在某知名购物平台一家代理某品牌家具的网店选购商品时,网店保证所售商品绝对正品、假一罚十。但是她收到货后发现质量跟卖家宣传的不一样,后来确认是高仿货。陈女士向商家投诉后对方不予回复,后来产品也下架了,她对商品的评价也被删除,后投诉至销售的第三方平台,对方以“网店关闭、找不到人了”为由拒绝赔偿。陈女士遭遇索赔无门。

近来微信代购“方兴未艾”,不少消费者选择朋友圈代购,殊不知里面也暗藏风险。比如一市民通过微信认识了一个卖家,在选中一款粉红色的女士手提皮包后,将400元定金打到了卖家账户,结果转完账后她就被卖家拖进“黑名单”了。另一位市民加了一个自称专门代购奢侈品的微信号,想通过卖家买一部iPhone6。不料汇款几天后迟迟不见发货,卖家电话也打不通了。

预付费消费存三大陷阱

陷阱一:信息不公开

不少商家都在故意隐瞒其经营战略或人员调整,如美容美发机构不再开展美容业务,却继续向前来咨询的顾客销售高额美容卡;美容顾问即将离职或调往其他门店,却承诺担任消费者的固定美容师为其办理长期美容卡等。消费者即便可以通过将美容卡转为美发卡或接受其他美容顾问提供的服务而减少损失,但结果显然已偏离了其办卡的初衷。

陷阱二:便宜没好货

消费者大多希望以有限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商家正是抓住消费者贪小便宜的心理,以首次低价或办卡优惠的方式把消费者引入店中,然后让最好的员工来提供服务,使消费者误以为该商家的服务水平普遍不错,在店家的劝诱下办理了消费卡,等到发现商家服务水平有差别时,却是办卡容易退卡难。

陷阱三:长期卡休眠

各类消费卡通常都是预付金额越高、办卡期限越长,优惠越多,一些消费者为获得更多优惠,便选择办理长期会员卡。这些卡总价相对较低,但如果去的次数少单价反而更高。所以,长期卡的用卡过程非常需要毅力,现实中能做到这一点的通常只有生活较为规律的退休人员,对于工作紧张忙碌的工薪阶层而言,长期会员卡常常成了“休眠卡”甚至“死卡”,卡内资金也就被悄悄“偷”走了。

【友情提醒】  

在此,提醒消费者在选择健身卡消费时须注意:

1.消费者应选择证照齐全、信誉较好的健身房消费。这样能降低经营者跑路的风险,同时一旦出现消费纠纷,后期维权也更有保障;

2.理性消费,切莫因一时冲动而造成自身利益受损。办卡前,要充分考虑自身实际情况,以及预付费交易可能面临的经济、法律风险;

3.签订书面合同,谨防霸王条款。以书面形式与经营者约定以下内容:服务地点、服务时间、服务方式、使用权限、价格标准、优惠条件、服务标准、使用商品品牌、有效期限或次数、遗失补办、退费转让及违约责任等事项,切勿轻信商家的口头承诺。同时,要仔细查看合同条款,谨防诸如“不挂失,不退款”、“不退不换”、“本单位拥有最终解释权”等不公平格式条款,也就是俗称的霸王条款;

4.妥善保存各类票据,以便后期维权。消费者一定要养成及时索要票据并妥善保存的良好习惯,这样在后期维权的时候才能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5.一旦出现消费纠纷,积极维权。消费者可与商家协商解决或向消费者协会或有关行业协会申请调解解决,或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或向约定的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小许)

责任编辑:姜耶妮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