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好老伴,幸福感常在!

“娶一个好女人旺三代

核心提示: 俗话说:“娶一个好女人旺三代。”对于家住吕城镇吕渎巷的老赵来说,娶一个好女人,幸福这辈子也就值了。

俗话说:“娶一个好女人旺三代。”对于家住吕城镇吕渎巷的老赵来说,娶一个好女人,幸福这辈子也就值了。老赵特想借社区·家庭版讲一讲他与老伴的故事。“回想起三十六年的婚姻历程,我们经历过浪漫愉悦的美好时光,经历过生活困苦的艰辛磨难,经历过刻骨铭心的命运变故……”老赵感慨道。

恋爱时的信件,老赵还整理好保存着。

老赵夫妇年轻时的全家福。

岁月如梭,昔日的小两口变成了老两口。

靠书信维持“异地恋”

30多年前,老赵的老伴龚惠芬还是妙龄姑娘,然而在交通和通讯都不发达的时期,她却和一位比自己大5岁的小伙子开始了“异地恋”。“我老伴那时在丹阳城里工作,我在吕城镇上班,而那时吕城至丹阳的汽车交通并不发达,从丹阳到吕城得乘火车。”回忆起以前的恋爱时光,老赵仍记忆犹新。他称,他和老伴那时虽不能常常见面,但每天都感觉靠得很近,因为他们用一封封写满甜言蜜语的书信维持着这段“异地恋”。

老赵还清楚地记得,他赶去丹阳与老伴约会的场景:两人手牵手,坐在丹阳城里的电影院内观看影片。“我记得看了《天云山传奇》、《甜蜜的事业》、《庐山恋》。”老赵如数家珍。老伴也补充道:“还有日本影片《生死恋》以及罗马尼亚的《奇普里安波隆贝斯库》,还有香港的《巴士奇遇结良缘》等,都是爱情电影。”说完两人默契一笑,可见当年恋爱时的甜蜜。

微信上有个段子叫“以前交通不发达,时间很多,但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这句话用来形容老赵夫妻也合适。老赵称,让他终身难忘的是每回送站的情形。“我每次去丹阳,傍晚从丹阳乘火车回吕城,她都步行50多分钟送我去车站(当时还没有公交车),目送我上车后,她再花50多分钟步行返回,我到吕城站下车了,她还没有走到家呢!她对我真的太好了,让我非常感动。”老赵谈起这段往事依然感慨万千。

再难拆不散“苦鸳鸯”

更让老赵感动的事还在后面,为了结束“异地恋”之苦,龚惠芬竟然放弃了丹阳城里的工作,回到吕城农机厂和老赵一起吃苦。“当时她在丹阳月工资可以拿35元,到吕城农机厂每月工资只有30元。而我呢,一没经济条件,二没社会地位,每月只有27元的收入。”老赵自嘲地说,他们刚结婚的时候,在吕城镇上无片瓦、下无寸土,婚后好几年,他们都租住在一间潮湿阴暗的平房里。女儿出生后,日子更加紧巴,小两口整天为生计奔忙着。即便如此,龚惠芬从未埋怨过日子苦。

然而,一个厄运的突然降临再次考验着这对“苦鸳鸯”。1987年2月7日晚上,在烟酒小卖部里看店的老赵刚睡下,却遭到了抢劫歹徒的袭击。“他(歹徒)用铁棍猛击我的头部,导致了我颅骨粉碎性骨折,生命岌岌可危。”老赵称,之后他被送到常州第一人民医院救治,老伴更是吓得不轻,住院恢复的日日夜夜,老伴不离不弃,守在病床前陪伴他度过了人生中最难熬的一段时光。情感动天!老赵终于伤愈康复。

这件事后,夫妻俩的心贴得更近了。夫妻齐心,其利断金。不久后,他们盖起了两层楼房,从此有了他们自己的“窝”。

晚年少不了“老来伴”

一转眼,半辈子过去了,昔日的夫妻变成了老来伴。但老赵依然能从日常小细节中感受到老伴给自己带来的幸福感,这份幸福感也让老赵的晚年过得无比充实、满足。

“日常生活中,老伴对我的细心照顾和体贴入微,常使我感到很幸福、很感动!”老赵举例称,他每天都要喝茶,从茶具的清洗、茶叶的放置,到喝什么样的茶,老伴都安排得妥妥当当,从不要他操心半分。水果时间,老伴也会把苹果等需要削皮的都削了皮,切成小块戳上牙签,端到面前给他吃……“吃饭方面,粗茶淡饭的虽要求不高,但偶尔对老伴提出想吃些什么菜,或弄些饼团什么的,我老伴也总是能尽量满足我的要求,从不打折扣,而且老伴心灵手巧,烧菜做饭的手艺相当之高。我拥有一个这么好的老伴,我是多么的幸福啊!”说着,老赵露出了满足的微笑。

对于老伴的高度评价,朴实勤劳的龚惠芬并没有任何觉得骄傲的地方,她认为一生能走到一起是缘分也是福份,相互扶持着走稳人生路才是属于两个人的幸福。

(张敏 赵理章 文/摄)

责任编辑:庄东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