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的五年》连云港深化医改 书写惠民新“处方”

核心提示: 近年来,连云港市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着力推进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医联体建设、新农合支付方式、卫生健康信息化和居民健康卡等一些改革在全省甚至全国产生较好影响,人民群众对医改的获得感不断提升。

【连云港传媒网】近年来,连云港市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着力推进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医联体建设、新农合支付方式、卫生健康信息化和居民健康卡等一些改革在全省甚至全国产生较好影响,人民群众对医改的获得感不断提升。

1503826183101

一直以来,“看病难、看病贵”都是群众关心的问题,大病小病都舍近求远去大医院,这就导致了大医院门诊“三长一短”——挂号排长队、就诊排长队、缴费排长队,看病时间短。为破解“看病乱”难题,连云港市充分发挥大医院“龙头”作用,加速构建分级诊疗制度,着力打造合理就医格局,把三级综合性医院的优质服务延伸至基层,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老百姓从中受益匪浅。

今天上午记者在洪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到,居民张大娘正在接受降压治疗,她告诉记者,由于自己血压太高只能住院治疗,而为了方便她选择在家门口的洪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治疗。

居民告诉记者,洪门医院靠他们家近,吃住都方便,每个星期四星期五都有市第一人民医院的专家来替他们会诊。

选派专家坐诊一线,为基层百姓把脉问诊,充分发挥了上级医院强科的人才和技术优势。而连云港市中医院更是选择宁海卫生院作为试点,选派重点科室直接进驻卫生院,精准帮扶基层的同时,开辟绿色通道,使当地的重病人,及时进入市中医院重点科室接受治疗,这样不仅改善了基层医疗环境,也把患者从大医院吸引到了家门口的社区医院,三甲医院人满为患的状况也逐渐好转,实现了社区医院和大医院的双赢。

连云港市中医院脑病科主任马先军对记者坦言,这样合作可以给双方带来很多优势,周边的病人可以足不出户享受省级或省级以上的优质的治疗,第二,也缓解了我们脑病科床位的紧张,对双方资源有个充分的利用。

连云港市医改办工作人员刘永波告诉记者,连云港市医联体已实现了县区和基层医疗机构的全覆盖。同时依托三级医院,推进胸痛、创伤、卒中等市级十大救治中心建设,借助信息化手段,打造社区、院前、院内救治一体化的诊疗模式,提高救治能力,降低病死率。目前已有5个市级救治中心基本建成,还有5个市级救治中心正在序时推进。

与此同时,连云港市把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纳入到综合医改试点,纳入十三五基本公共服务清单,资金投入逐年提高。免费为城乡居民提供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免费建立健康档案,积极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老年人的健康体检由原来的两年一次,提升到一年一次。

1503826109796

海州区卫计局副局长薄祥军向记者透露了这样几组数据:2017年度,区级配套经费868万,预计全年拨付资金4338.6万元,服务项目内容由11大类43项,扩展到现在的12大类46项,项目人均经费补助标准提高到60元。

改革深一步,群众获益就多一点。数据显示,目前,连云港市基层诊疗人次占总诊疗人次达72.4%,全省第一。推动基层首诊,组建468个服务团队,签约常住人口118.7万人,签约率26.4%,其中签约重点人群62.1万人,签约率48.7%。2016年,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收入14.95亿元,同比增长9.47%;基金总支出13.06亿元,同比增长7.34%。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基金收入12947万元,同比增长45.64%。基金支出7439万元,同比增长4.14%。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基金支付比例分别达到84.34%和72.11%。

连云港市积极推进“三个一工程”,即每个家庭拥有一名合格的家庭医生,每个居民拥有一份动态管理的电子健康档案和一张服务功能完善的居民健康卡。同时探索实施“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广泛开展远程医疗、预约诊疗、线上支付、移动随访等系统集中建设应用工作,不断推进智慧卫生建设。市县乡村四级远程会诊平台已覆盖所有医疗机构,市属医疗机构均实现线上支付、移动随访,患者就医患者得到全面改善。

五年来,连云港市依托“强基层、补短板”种种举措,“小病进社区、大病到医院”的合理就医秩序逐步形成,接下来,让群众从容看病,让百姓用药少花钱,让拥有家庭医生不再是梦想,让人人拥有健康档案,让社会力量办医迎来发展的春天……连云港市的医改正在向更深领域更广层面迈进。(连云港市广播电视台)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