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微信的普及,人们不断加入了各种各样的微信群,这种通过微信在网上把人与人联结在一起的虚拟社群,正在渗透和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和生活。交流信息、沟通联络,微信群很方便;而无用信息多、无关人员杂,又容易给个人造成干扰。一些人利用微信群开展商业推销,发布产品广告,更违背了建立微信群的初衷。日前,记者采访了部分市民,看看他们是怎么看待微信群的。
※文/小茅
各种求助推销
让许多群友很为难
微友“简单就是幸福”是一位做“微商”的女生。她在微信里告诉记者,为了能拥有更多客户,她在去年建了一个100人左右的微信群。起初,她会在群里给每位小伙伴发红包送福利,然后时不时发一些她做微商的商品链接,一开始群里显得很是活跃。然而,时间长了,群内也就渐渐安静了。现在,她也很少在群里发商品链接了。“估计很多人都把群设置成免打扰了。”这位微商朋友说。
微友“luck”说,加入微信群,总体而言好处还是很多的。“几个朋友组个群,聊聊天,挺方便。再说工作上的一些事情也可以在群里讨论,不用我传你,你传他,交流起来累得慌。而对于陌生人很多的群,如果不喜欢也可以直接退出来。”
“请群里好友帮忙给1号宝宝投票”“请大家帮忙转发”“我要集齐××个赞,请大家帮忙”……只要用过微信群,就一定对这类信息不陌生:求点赞的、拉票的、讨红包的、求关注的……“最初,看到朋友们在群里刷屏,要求帮忙给孩子投票,我都帮着投。”在一家事业单位上班的于先生吐槽起来,如果群里有朋友提出拉票求赞,一次两次还能接受,次数多了换谁都会不情愿。但有时碍于面子,觉得不帮忙显得无情,每个都帮却没那闲功夫。“感觉在微信群里,处处都是还不完的‘人情债’。”于先生说,即便有些微信群占据了大部分人的闲暇生活,但还是有很多人纠结于退还是不退,因为有些群说不定哪天还能派上用场。
群友不断增加
聊天的却越来越少
“如今很多微信群,群里的好友在不断增加,然而,我却感觉群离我越来越远了。”开了一家广告公司的朱女士有好十几个微信群,基本上每一个群里都有要好的朋友。“本来群里大多数是认识的人,大家在一起聊天还蛮愉快的,然而随着群里的人越来越多,聊天的却是越来越少了。因为陌生人多了,反而没有多少共同话题了。”朱女士说,“其实,有些群的内容还是蛮积极向上的,满满正能量。但有些就是有事没事让你点个赞的,还有些天天刷屏的群,这就让我感到很讨厌。有时候我还会‘爬楼’看看群里说了些什么,但看到一小半时,发现群里大家在聊的信息很没有营养,我就不再继续看下去了。”
“虽然我手机里的微信群不少,但大多数都设置成屏蔽了,也就留了几个经常聊的群,譬如同学群、工作群,家长群等等。”家住开发区的吴女士说,“我觉得群的多少无所谓,关键是这个群能带来什么,如果群可以拓宽自己的信息面,交到朋友,能切实解决一些问题,那么一千个群不嫌多。如果一个群的群员各自像丢垃圾一样往群里丢信息,发广告,那么一个群都觉得多。”
微信群里交流
还应回归建群初衷
如今,“见面就加微信”成为了不少人的一个习惯动作,交流信息、沟通联络,各种与工作、生活、学习有关的微信群层出不穷。然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微信群开始“变味”了,无用信息多、无关人员杂,一些人甚至利用微信群开展商业推销,发布产品广告,违背了建立微信群的初衷。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微信群具有信息不对称性、互动性等特点,不像日常通话直截了当。即使微信群占据了大部分闲暇生活,不少人仍在退与不退之间纠结。“退,群里要不就是有熟人,要不就是熟人拉进群,碍于情分,不好意思退。不退,难以忍受海量信息的轰炸,不胜其烦。”吴先生说。
“其实,看似微信群里的好友越来越多,真正的朋友可能就只有那么几个;看似大家分享的内容丰富,可能真正去看的群成员寥寥无几。”刘女士说,“进入一些微信群,像是给自己戴上了一个枷锁。群里信息发得热闹,但却少了群外面对面交流的真诚和快乐。”
业内人士表示,不管是班级微信群,还是业主微信群、同乡微信群、工作微信群,都应该回归到建群时的初衷。一方面,群主或者核心人员可以建立“群规”,比如禁止发布广告或垃圾信息,提倡聊有价值的话题,营造良好的交流氛围。另一方面,微信群虽然只是一个网络社交工具,但它可能会与现实生活的社交活动形成互动,并对彼此间关系产生实质性影响。所以,可以采取适当的方式调整自己的心态,坦然对待。此外,群成员应该相互配合,少因为个人或者不相关的事情去打扰其他群成员,学会体谅,多些理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