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返利小心“馅饼”变陷阱

核心提示: 如今,网购以便捷、省心等优势成为众多年轻人喜爱的一种购物方式。为买到性价比更高的物品,不少市民通过返利网(能购物返现的网站)购物。那么,购物返现,真能让消费者得到实惠吗?

本报讯 如今,网购以便捷、省心等优势成为众多年轻人喜爱的一种购物方式。为买到性价比更高的物品,不少市民通过返利网(能购物返现的网站)购物。那么,购物返现,真能让消费者得到实惠吗?

据了解,返利网都是消费者通过第三方网站提供的链接去网上购物,形成有效订单后,网商按照一定比例把销售提成返给返利网站,返利网站再同消费者分享这部分销售提成。记者昨登录了一个知名的返利网站并留意到,网站首页有多个返利商家,涵盖服装服饰、日用百货、数码家电、旅行票务等十几个热门类型,不同商家返利数额不等。

家住大泊集镇的市民闫女士便通过返利网买过一台笔记本电脑。“当时是朋友介绍的,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购买了一台标价3500元的笔记本,按网站页面宣称的返利率,能返还约300元,这样算下来比在其他网站购买便宜。后来也确实收到了返现金额。”闫女士说。不过,也有市民反映,网购返利存在着猫腻。“我通过一返利网购买了一套护肤品,原价398元,返利100元,原以为捡了‘大便宜’,不料后来在其他网站看到同样的商品,竟比我返利后的价格还便宜几十元,瞬间有种上当受骗的感觉。”市民杨小姐气愤地说。记者了解到,杨小姐这种情况并不是个例,实际上返利网站鱼龙混杂,让消费者难以分辨,而其中一部分返利网站往往夸大现金返利金额、设置提现门槛,返利不兑现或是兑现时间过长,甚至恶意拖欠返利,更为可怕的是,一些钓鱼网站也打出“购物返利”的旗号来欺骗消费者。

业内人士提醒,参与返利型网购要理性,货比三家后确定商品是否真正物美价廉。在购买前,一定要考察网站的资质,尽量选择知名度高、信誉度高的购物网站。如果遇到网购返利侵权行为,要注意保存交易信息等凭证,并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或投诉。

(陈晓玲)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