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说过“四村头”吗?你去过“四村头”吗?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外乡人来到我市打工,有的孤身一人来打拼,有的拖家带口来长住。他们挥洒着汗水,在这座小城中努力地追求着自己的幸福生活。在位于我市开发区美域湾小区的东侧,有一个叫“四村头”的地方,十多年来,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选择在这里安家。眼下,这里的居民几乎都是外乡人。他们有的来自河南,有的来自安徽,有的来自贵州……正是这些外乡人,在十多年的时间里,将这个位于城市边缘的冷清地儿打造成了一个热闹的“生活区”。小吃店、生活超市、幼托中心、网吧、旅社……涉及生活方方面面的营业场所如雨后春笋般在这里不断出现,尤其是一家物美价廉的小吃店,不仅给外乡人提供了便利,周边公司上班的员工们也是这里的常客。
文/摄 马骏
几年下来本地店主都能听懂多处方言
日前,记者来到“四村头”里的这片外乡人聚居地。在一条百米长的小路两边是鳞次栉比的民房,而这些民房的一层无一例外的都成了门店。上午9点多,或许是因为还下着小雨,这条街展现出来的是更多的生活气息。女人们纷纷拿出大脚盆在屋外清洗衣物,男人们则在店里为中午的生意做着准备工作。
小高(化名)是“四村头”里少数的本地居民。多年前,她在这里开了一间生活小超市,店里售卖的大多是一些饮料和零食。她告诉记者,眼下这片“生活区”周围基本上都是外乡人。“这里原来住的本地人这些年里都陆续搬走了,房子在那里放着也是放着,索性就租出去了。你到北边转一转,还能看到几个房子外墙上贴着招租信息呢。”小高表示,这里的外乡人可以说是来自五湖四海,有贵州的、有安徽的,太多了。几年下来,小高从刚开始根据口音能判断顾客是哪里人到现在已经能听懂一些简单的各地方言了。“他们中,有的是夫妻俩在附近的工厂上班,所以选择住在这里,有的则是家里的男人在附近上班,家里的女人便在这里开个小店,也算是为家里增加些收入吧。”小高说道。说起这里的外乡人,小高表示,他们的生活都很有规律,外出打工的人一大早就走了,开店的同样一大早就在店里做起了准备工作。女人们则在家做家务,到了时间,就把孩子送去“生活区”西侧的幼托中心。年龄稍大些的孩子则会帮着父母做些简单的家务活。到了晚上,整条街就变得比较热闹了,那些在外辛苦劳作一天的人们会三三两两地约到某一个小饭店里抽烟喝酒。
“别样”生活区“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上午10点左右,记者漫步在小雨后的“四村头”。酸菜鱼、炒饭炒面、各种小饭店里逐渐忙碌起来,大家都在为即将到来的中午餐做着准备。在“生活区”西侧的一家幼托中心,孩子们的欢笑声不禁让人动容。幼托中心对面,一家小餐馆的店主老黄(化名)说,每天上午他都能听到街对面孩子们的声音。“大人们出去上班的上班,干活的干活,孩子们大多会放在幼托中心。这样他们在外面也放心些。”老黄坦言,对于外来务工人员来说,孩子们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虽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平时自己省吃俭用,但在孩子身上,该花的钱他们咬着牙也会花。老黄表示,对于住在这里的外乡人来说,市里面的一些幼托中心不仅价格高,而且他们接送也很不方便,所以这里的幼托中心也自然应运而生了。
在一家酸菜鱼店里,店主表示,他们家的酸菜鱼可以说是物美价廉。“我们这里,中午来吃饭的主要是周边公司的员工。外面卖30元一份的酸菜鱼,我们这里只要15元,其他的小吃店也比外面便宜。关键是,不仅便宜,我们的菜还实惠些。”这位店主表示,“四村头”周围各类公司厂房比较多,有做眼镜的,有做五金的,除了外来务工人员,本地的员工也很多。“我们这一条街里,各种吃的都有,不管是炒饭炒面凉皮凉面这些做起来快些的,还是一些做常家菜的小饭店,价格上都很优惠。大家似乎达成了一个共识,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把价格压低,从而获得更多的回头客,客人多了,生意自然会更好。可以说,我们更倾向于做‘量’。”店主坦言,这里虽说一条街都是各类店铺,但实际上都是平房改造的,这跟外面租一个门面店在做生意的成本上还是有很大差距的。由于运营成本比外面低得多,所以可以以更优惠的价格招揽客人。“到了晚上,店里的顾客便大多是下班回来的外乡人了。”店主说道,“一份酸菜鱼,一两个小菜,再加上几瓶啤酒也只要三四十块钱。这些外乡人可以在这里一边吃饭一边聊天,也算是一种休息方式吧。但他们不会吃得很久,毕竟还要回家陪陪老婆孩子。到了晚上,也有一些人会去东边的烧烤店里坐坐,吃点东西喝喝酒。”这位同样来自外省的店主坦言,离家在外,拖家带口的,长年的辛苦劳作就是为了让家里的日子越过越好,而眼下的这个“生活区”就是他们给自己调节放松的地方。
对于“四村头”的“生活区”,开发区大泊社区一位负责人表示,这是从2002年左右开始营造起来的。“原来也就是一两家卖早餐的店,发展到现在,可以说各种店都有了。”这位负责人说,现在的“生活区”已经从“全餐饮”走向了“多元化”。“生活区”里除了吃的,还有便民的超市和幼托中心,另外,网吧、台球室等休闲娱乐场所也出现了。负责人称,住在“生活区”附近的基本上都是在周边工厂打工的外乡人。他们中有不少人都是自己在外面上班,家人在“生活区”里开个小店。对于“生活区”在这十几年时间里发生的巨大变化,这位负责人也有自己的看法。“咱们丹阳的外来务工人员近些年越来越多,随着房价上涨,他们中的有些人如果是在市区工作,就会在一些老旧居民小区里租房子,而在开发区工作的,则会选择在周边的一些村子里租房子住。‘四村头’周边的工厂现在越来越多,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这里基本上都是外乡人住了。”负责人称,由于这里的规模越来越大,不少本地人也选择到这里来租房子做生意。眼下几个比较大的饭店已经建起来了。可以说,“四村头”的“生活区”就是由外乡人自发打造起来的一个城市边缘的“商业圈”,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现出外来务工人员对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追求。“毕竟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好了,民工除了吃苦耐劳也得享受生活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