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的五年】新疆有个来自靖江的“吴仁宝”,他带动村民走上致富路……

核心提示: 有人说他是新疆的吴仁宝,他自谦不敢和吴仁宝相提并论。他所在的上庄子村号称天山脚下第一村。

有人说他是新疆的吴仁宝,他自谦不敢和吴仁宝相提并论。他所在的上庄子村号称天山脚下第一村。村民人均年收入远超西部地区农村。村民住上统一建设的房屋,农民公园让村民生活在如画的美景中。为了带动辐射周边村民,目前周边五个村子已合并给上庄子村。

上庄子村的老书记是1959年从靖江去新疆支边的,名叫何友根。

何友根支边58年,其中有44年担任上庄子村的支书。

正是在他的带领下,昔日的戈壁滩变成了国家的美丽乡村示范点。

扎根新疆,把自己融入到大家庭中

1959年,家住靖江县侯河乡集福村的何友根跟随靖江1600余名有志青年一起,踏上了去新疆支边的征程。他没有料到,这一去,他便在新疆扎下根。

刚去新疆时,何友根还没有发育,只有一米六多一点,如今的他身材高大,身材魁梧。刚去新疆参加劳动,他总嫌挑担的绳子长。但是,何友根不怕吃苦,他总是抢重活干,总是比别人多干一会。

很快,何友根很快成了屯垦开荒的好把式,还成了护理羊羔的能手,接产、清点、放牧、配奶,比“羊妈妈”还称职。

何友根的表现被当时5队的队长周文杰看在眼里,周文杰一心想栽培他。先是让他当队里的团支书,后来又让他当保管员。到1971年,何友根开始担任第五生产队的队长兼支书。

带领村民发展生产,三次当选队长兼支书,人们说他是位卸不了任的老支书。他三次被选做支书。一直干到75岁才退休。他所在的第五生产队,经过几次拆分,后来改叫三个庄村,现在叫上庄子村。

这么些年,他坚持做两件事,一是垦荒,另一就是发展粮食生产。到1987年,三个庄村的荒地基本被开垦完了。粮食生产上,何友根也有自己的办法,哪样农产品附加值高就种哪样。

带领村民种水稻被当作是当时的创举。那个时候,新疆很少种水稻,何友根寻思把南方的水稻引种过去。为此,他专程回了一趟靖江,带回去一批高产种子,当年试种,一举成功。当知青们吃上大米饭时,满眼都是泪。

八十年代初,棉花需求量大,新疆的长绒棉价格加高,何友根说服村民将种玉米高粱的田块调整出来种棉花,何友根自豪地向记者介绍,因为棉花高产,他还受到时任国家总书记的胡锦涛的接见。那是2009年8月24日,正在田头忙碌的他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直奔该村经济作物实验田头,来人竟然是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他在自治区领导陪同下到农村调研,总书记热情地与大家打招呼,关切询问棉花的产量和棉农的收入情况。旁边的记者用相机拍下了这张珍贵的合影。

粮食产量高了,必然会带来交通运输的繁荣。他尝试发展运输业。从第一辆运输车进村开始,村里已经添置了33辆运输车。每年仅物流费就进账千万元。

三个庄村的经济发展了,人均收入2.7万元,何友根准备退休。没想到这念头还没提出来,上级又委他以重任。2014年,他被要求带动周边五个村一起致富,让他担任合并后的上庄子村支书。

昔日戈壁滩成了“美丽乡村”示范村

现在的上庄子村,已经成为国家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来旅游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何友根如今已经赋闲在家。他的小儿子何惠平是如今的书记,目标就是要让全体上庄子村的村民都过上三个庄村的好日子。

走进上庄子村,记者看到的是交错、平坦的柏油路把居民区划成棋盘状,路两侧苹果树油绿的叶子掩不住累累果实,树后是灰瓦白墙的农家小院,波浪形的院墙上,农民丰收、新疆风光、花鸟人物的绘画每一幅都能让人驻足细细品味。柏油路尽头,一座精巧的小游园映入眼帘。装饰长廊的不是花鸟图案而是上庄子村的道德模范和致富带头人画像。

责任编辑:王渊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