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报只订丹阳日报,读报只读丹阳日报,从创刊至今一期不落——

丹阳日报有位84岁的“铁杆粉丝”

核心提示: 14日上午,记者来到云阳小区韩梦庆的家中时,84岁的韩老正在看丹阳日报,他告诉记者,1956年丹阳日报创刊以来,至今已经几十年,他每天都看丹阳日报,并且报纸上的每一篇报道都不落下,成了丹阳日报的“铁杆粉丝”。

本报讯 “从丹阳日报创刊开始一直到现在,我每天都看丹阳日报,并且只看丹阳日报。”14日上午,记者来到云阳小区韩梦庆的家中时,84岁的韩老正在看丹阳日报,他告诉记者,1956年丹阳日报创刊以来,至今已经几十年,他每天都看丹阳日报,并且报纸上的每一篇报道都不落下,成了丹阳日报的“铁杆粉丝”。

“我每天都是六点钟起来,报纸送到家我就开始看了。”虽然已经84岁,眼睛和耳朵也因年老受到影响,但韩梦庆告诉记者,他的晚年生活中,除了平日里注重养生,其他时间就都用来看书看报写文章了。记者看到,韩梦庆的家里几乎每个房间放的都是书本和报纸,报纸是丹阳日报,书本中的绝大多数则是他自己写的书,他的这些书都是关于丹阳文化的,并且书中的很多篇章都是在丹阳日报上刊登过的,韩梦庆说,他这一生只为丹阳而活,所以他热衷于关心丹阳实事,宣传丹阳传统文化,挖掘丹阳历史……

韩梦庆告诉记者,他和爱人是1956年结婚的,也正是那一年,丹阳日报创刊,这让他印象深刻,因为这象征着他和丹阳日报在一起成长、进步。那时候,韩梦庆在公安局工作,每天必看丹阳日报。“1961年,因为一些原因,丹阳日报停刊,一直到1989年,这段时间没有丹阳日报,我基本上就不看报纸了。”韩梦庆告诉记者,1989年丹阳日报复刊,他54岁,已转到铁路复线工作,复刊以后,韩梦庆又拾起了看报的习惯,也开始向丹阳日报投稿。“这些都是我的稿费单,从1991年初开始收集一直到2008年,大概有几百张。”韩梦庆将他的稿费单装订起来保管得很好,记者查看得知,他的稿费单是从1991年3月一直到2008年,厚厚一沓。“因为2008年之后,城区的稿酬都是投稿人上报社去领,所以稿费单我就没有收集了。”随着年事越高,韩梦庆需要处理的事情又多,精力有些跟不上,所以近两年,他很少再投稿,但看报纸却一天不落下。“丹阳日报从丹阳市报社更名为丹阳报社再更名为现在的丹阳日报社,我是一天天看着她发展变化的。”因为对丹阳日报怀有很深的感情,在韩梦庆家里,他还保存着和丹阳日报有关的很多东西,比如“丹阳日报通讯员证”、“丹阳日报热心读者证书”、“丹阳日报征文获奖证书”、“丹阳日报首届读书节邀请函”等。

“我投的稿子有多少篇已经记不清了,但是我迄今为止只投丹阳日报,很多人劝我投往其他大报,但是我说我投稿不是为了稿费,而是对丹阳有感情,我的目的是为了宣传丹阳,让人们了解丹阳文化。”韩梦庆说,为了宣传丹阳,他整理自己曾经在丹阳日报上发表过的文章,加上其他著作,先后出了《丹阳风情》《小城拾风》《萧氏家族》《话说丹阳》《云阳古今》等和丹阳密切相关的多本书籍,并且还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自己出资近两万元印刷了五千余本书免费送给各单位和感兴趣的人,其中《萧氏家族》还传遍了全国各地,并被国家图书馆收藏。尽管在丹阳以及很多省市颇具名气,一些外地人也邀请他帮忙著书立说,但是韩梦庆都不曾动摇,因为他的著书立说都是围绕着丹阳的,所关心的实事也是丹阳人民的身边事。

韩梦庆告诉记者,当一天所有的事情都处理完毕之后,难得的悠闲时光,他会坐下来,习惯性地点上一支烟,把早上没看完的丹阳日报一篇一篇看结束。

(李潇 文/摄)

责任编辑:周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