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发展形势,在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前提下,我市金融机构以支持“两聚一高”为导向,努力净化金融生态环境,全力以赴促转型,运行情况总体良好有序。
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丹阳市支行了解到,今年上半年,我市重点项目有序推进,转型升级不断强化,外资外贸形势良好,总体经济运行持续向好。在此大背景下,我市金融运行也总体稳定趋好,对于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发挥了有力支持作用。
统计显示,今年截至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本外币存款余额为1134.65亿元,比年初增加72.55亿元,增长幅度为6.83%。截至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本外币贷款余额为1026.2亿元,比年初增加55.49亿元,增长5.72%;新增贷款占镇江大市新增贷款的15.87%,同比多增18.52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467.53亿元、比年初增加63.37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为831.62亿元,比年初增加40.69亿元。值得关注的是,上半年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中长期贷款余额318.08亿元,比年初新增50.5亿元,占一季度新增贷款的91%,增长18.87%。
基于扎实的产业基础,今年以来,我市直接融资的步伐也不断加快。据悉,为继续推动企业有效利用资本市场,进一步拓宽社会融资渠道,今年以来,我市企业上市迎来开门红:江苏新泉于2月24日获证监会上市批文,3月17日在上交所主板上市;宏马物流于2月28日获“新三板”挂牌批复,也将于近期正式挂牌;明月光电、乐能电池、超力电器、同力机械A股上市及卡威集团香港上市操作均有序推进。至此,丹阳主板上市企业占镇江份额已超50%,全市上市、挂牌企业总量已经达到了49家,其中上交所、深交所上市企业6家,境外市场4家,“新三板”7家,天交所2家,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25家,深圳前海股权交易中心1家,江苏股权交易中心4家,直接融资总量约139亿元。
在继续强化对实体经济和社会建设金融支持的同时,今年以来,我市各金融机构也在金融生态环境上下大功夫,各项风险因素得到了有效遏制。
在不良率的化解方面,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人民银行以及辖区内各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下,我市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在“曲折”中下降。其中,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处置化解不良贷款,截至6月末,全市共处置化解16.67亿元;利用周转贷规避企业转贷风险,今年市政府安排的我市中小微企业周转贷专项资金共为企业周转贷630笔,金额34.01亿元;人民银行配合市委市政府以一对一的方式重点帮助化解五大担保圈企业风险,目前正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有序推进各项工作;专门成立政通投资基金处置不良资产,目前已与江苏银行丹阳支行合作,处置了21户共计4.3亿元的不良资产。
对于近年来凸显的恶意逃废金融机构债务问题,今年以来,我市金融机构、司法机构等持续加大打击力度,逃废债现象有所缓解。据了解,今年以来,我市对骗取贷款、拒不履行法院判决裁定等违法犯罪活动加大查处力度,继续推进“崇法维信”专项行动,努力营造“借钱还钱、担保尽责、信守承诺”的诚信环境:对有钱不还款、有钱不付息等恶意逃废债、恶意欠息的企业加大采取“定向精准打击”力度;调动担保企业积极性,特别是引导全部或部分尽责代偿代付息或平移贷款的担保企业追偿债权,并对涉嫌恶意逃废债的到公安机关报案、提供线索证据,形成全社会打击失信行为的合力;法院继续开展集中执行行动,落实好悬赏、边控、限制高消费等措施,保护债权人的正当权益,对恶意逃废债行为形成更为强烈的震慑效应。今年截至6月底,法院共开展凌晨“围猎老赖”行动45次,共涉案1070件,强制拘传435人,司法拘留110人,当场履行完毕114件,达成和解协议206件。(曹旻 嘉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