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北镇交出一份靓丽“成绩单”

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

核心提示: 日前,记者从丹北镇获悉,1~6月该镇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5.3亿元,同比增长11.2%。

本报讯 日前,记者从丹北镇获悉,1~6月该镇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5.3亿元,同比增长11.2%;工业应税销售完成187.2亿元,同比增长18.6%;公共财政收入完成4.08亿元,同比增长8.3%;用电量完成10.0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1%;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0亿元,其中工业性投入完成41亿元;工业技改投入完成13.7亿元;产业类实际利用外资906万美元;进出口完成36143.9万美元,同比增长30.87%。

立足转型做强实体经济

投资和重大项目是经济发展的“牛鼻子”。丹北镇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在质量、标准、品牌建设上下大力气,推动重大项目建设提质提效,以高质量投资推动高质量发展,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丹北镇拥有市重点产业类项目35个,总投资70.95亿元,计划今年投资34.05亿元,新建厂房8万平方米。截至目前已完成计划投资的59.68%。在服务35个项目建设的同时,立足丹北的交通、人文优势,坚持“选商引资,选优引强”,上半年引进凌青电子、品冠车业、如丰汽车部件、信利电子等11家企业入驻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区,总投资达17.8亿元,这些项目的引进对丹北镇经济发展的后续推动作用明显增强。今年,丹北镇重点推进帝宝交通器材总投资2000万美元的自动仓储项目和长亨汽配工业有限公司总投资3000万美元的汽车配件及模具项目,目前两个项目都在有序推进中。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丹北镇把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作为推动发展的重要引擎,着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构建更具活力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不断加大投入,并成功创成江苏省科技创新示范镇。

据丹北镇经服中心负责人介绍,截止目前,全镇建有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院士工作站2个、“产学研”基地25个,引进国家“双创”人才1人、省“双创”人才21人、镇江“331计划”人才26人。另外,积极引导和帮助企业争取重大科技项目,全镇共有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3家、省高新技术企业37家、省民营科技企业23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2家。

全力打造资本市场的“丹北板块”

近年来,丹北镇企业积极在资本市场大展拳脚,3月份丹北镇新泉股份成功在上海主板挂牌,成为该镇在各类板块第9家上市企业。6月份飓风物流与镇江国投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获得战略投资4000万元。

上半年,丹北镇召开企业资本运作系列政策宣讲专题会议,主动将上市优惠政策文件传达给企业,同时引荐企业和券商积极对接,目前林泉、新昌、富新等11家企业已被列为丹阳市重点上市后备企业。

“市委在近期印发的《关于全力打造资本市场‘丹阳板块’的若干政策意见》文件中明确了产权规范扶持政策、资产变更税费扶持等一系列政策。这些实实在在的优惠政策,坚定了企业推动上市的信心,加快了企业踏入资本市场的脚步。”该负责人表示,对重点上市后备企业必须积极对接、精心培育,帮助完善相关手续,加快企业上市步伐,全力打造资本市场的“丹北板块”。

盯紧项目稳增长

今年是党的十九大的召开之年,也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丹北镇作为全市经济工作的标杆和排头兵,秉着“吃苦创业创新”的丹北精神,提振信心,科学谋划。

“产业集群效应日益凸显,五金工具、汽车零部件及装备制造等产业的销售占全镇工业销售比重的85%以上,依托产业集群优势,项目不断得以落户。”丹北镇经服中心负责人说,随着形势的变化,振兴实体经济正成为新一轮产业竞争不可逆转的潮流和趋势,丹北镇着眼于产业特色,对帝宝仓储等六个低于序时进度的项目快速推进,确保按进度完成;对凌青电子、鼎昌车业等6个进入模拟审批程序的亿元产业类项目加快对接,确保8月份开工建设;对信利电子、广飞模具、苏洋电器等6个亿元产业类项目加快与部门的对接,尽快进入模拟审批程序,力争10月份开工建设。

同时,实行重点扶持培育,推动“小企业上规模、成长企业过亿元、亿元企业上台阶”,重点支持洪昌科技、谊善车灯、秦龙车业、新昌汽配等项目和企业开发新产品、创建品牌、做强做大,经过2~3年的努力,尽快形成销售收入过5亿元、税收贡献过千万的企业群,提高工业对财税增长的贡献率,推动新型工业化建设进程。

强化招商引资,完善产业体系,坚持以企引商、以智引商、专业招商“三同步”,紧盯上海、苏州产业外移机遇,寻找符合地方产业特色项目源,不断完善丹北镇的产业体系。(丹北宣 菀滢)

责任编辑:王渊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