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网兴把乱倒乱放垃圾铲进垃圾房内
自我市开展文明城市创建以来,开发区高楼社区高楼下村的一名村干部便主动承担起了村里保洁工作,长期奋战在村内村外环境整治的第一线,他每天早出晚归、任劳任怨,从不叫苦,他就是65岁的徐网兴老人。
谈起徐网兴,高楼下村男女老少几乎没有一个不知晓的。别看他65岁了,在村里不仅人缘好,而且职务还不少,除了近几年担任的村内保洁员,他还是村里张家队的队长,负责队里150人的生产生活。
几年前,为了响应全市创建文明城市的步伐,徐网兴主动申请成了村里的保洁员,每天一早一晚,他都会戴上手套、蹬上三轮车到村里转转。这里的杂草长高了,他就弯下身子锄掉;那里出现牛皮癣了,他就赶忙清理掉……不管是道路垃圾还是生活垃圾,只要是影响环境卫生的杂物,他都逐一清扫干净。无怨无悔、默默奉献的他,用劳动的双手为高楼下村的村庄环境撑起了一片蓝天,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村内的环境卫生得到了很大改善。
说到村内环境的变化,徐网兴很欣慰:“大家都变得自觉了,很少有人乱丢垃圾,村里地面干净,天也似乎变蓝了。”徐网兴老人表示,其实村里已经聘用了两名保洁员,但是垃圾是动态产生的,为了保持环境卫生的长效管理,他决定早晚外出跑两趟,充当义务保洁员。
乡村保洁员并不好做,刚开始有些村民的爱护卫生意识不强,思想不统一,也会偶尔不配合工作。村里一户人家把房子租给了多户外地打工者,生活垃圾比其他户要多不少,对此,徐网兴建议房东购置两个垃圾桶放在门外,把垃圾集中起来,否则一旦遇上大风容易被刮飞。令人没有想到的是,房东坚持认为徐网兴在为难他,没有采纳他的建议,这令徐网兴在清扫垃圾的时候苦不堪言,也增加了工作难度。最终,高楼社区购置了两个垃圾桶放在该户人家门外,通过多次与对方沟通,对方也表示了理解与表达了歉意。
“只有村稳家才好,只有村净家才富。”不管刮风下雨,徐网兴心中总是惦念着这句话,每天早晨四点不到,他就起来去村里开展卫生保洁了,跑一趟就能运满两三轮车的垃圾;下午四五点时,他又再次出发。几年来,每天晨曦的阳光第一个照到的是他,夕阳的晚霞最后一个落到的还是他。脚蹬三轮车,一把扫帚从村南扫到村北,一把铁锹铲起垃圾,一双手拾起杂物和荒草,同时还要不厌其烦地和村民们叙道“现在大家的生活也过得好了,卫生环境也应该搞好一点,生活环境好一点不是过得更舒服吗?”就这样,越来越多的村民提高了思想认识,开始认同村里环境靠大家的理念,村里的环境也渐渐好了起来。
“只要精神好,我就会继续干下去,一切服从组织安排。”既是老党员,又是村干部的徐网兴用多年的坚守、任劳任怨的付出,得到了全体村民对他的理解和信任、支持与尊重,就是这么一位65岁老人的保洁情怀,让高楼下村变得更加文明和谐。
(彭秋忠 丽娜 蒋玉 文/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