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类暑假“奇葩”作业,为孩子提智还是给家长“添堵”?

核心提示: “制作各种贺卡,绘制手抄报,制作手工作品等”,暑假期间,家长们纷纷在朋友圈晒出了孩子在幼儿园或是兴趣班的暑假作业,奇葩而又有难度的作业题令孩子无法独立完成,从创意到设计再到执行,层层考验家长。让家长们不禁感叹,这些“奇葩”作业题究竟是在培养孩子还是为难父母?什么样的暑假作业才能让孩子们的暑假生活更有意义?

这类暑假“奇葩”作业,为孩子提智还是给家长“添堵”?

专家:布置假期作业应寓教于生活

“制作各种贺卡,绘制手抄报,制作手工作品等”,暑假期间,家长们纷纷在朋友圈晒出了孩子在幼儿园或是兴趣班的暑假作业,奇葩而又有难度的作业题令孩子无法独立完成,从创意到设计再到执行,层层考验家长。让家长们不禁感叹,这些“奇葩”作业题究竟是在培养孩子还是为难父母?什么样的暑假作业才能让孩子们的暑假生活更有意义?

家长——

技能升级  孩子的作业究竟为谁而留?

网友“圈圈”说:“今年暑假,幼儿园给孩子留的暑假作业除了读书、背诵古诗文等常规作业,还要求家长和孩子的DIY手工作品开学后展示,如用树叶作画,在鸡蛋壳上画画,剪纸等。有一些手工作业连大人做起来都是很费时费力的,更何况是孩子。因此这样的作业都是发动全家一起去完成,孩子就是在观赏。”

另一位网友则表示,今年暑假给孩子报了画画课,老师给孩子留的作业是画出“七个小矮人”,并做出剪纸的效果,于是家长和孩子各自做了一个。他表示,简单的还好,家长和孩子一起完成也是很好的亲子交流方式,但有些特别高难度的作业,孩子没有办法独立完成,觉得还是一种负担。

对于这些家长们的烦恼,很多网友表示感同身受,认为老师留作业在创新教育模式的同时也要考虑孩子们的实际完成能力,有些明显超出年龄范围的作业其实是一种负担。

还有一部分网友认为老师留手工作业就是要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父母能参与到孩子的作业中也是一种乐趣,要努力帮助孩子提高各方面的技能而不应成为一种负担。

老师——

作品好坏不重要  重点在于家长监督

五花八门的节日活动、古怪的作业题目……在不少家长看来,老师们越来越喜欢“刁难人”了,那么老师对这样的事情又是怎么看的呢?

记者采访了解到,通常幼儿园教学有自己的教纲,会从多个领域促进孩子全面发展。老师会根据孩子年龄特点来布置,这其中有些任务的确需要家长配合孩子一起完成。

“老师的初衷是让孩子参与和体验整个活动,不是要求孩子一定做到什么,做得好坏都没有要求。”我市开发区某幼儿园的李老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我们有时会留手抄报这类的作业,有时家长会把事情看得很重,生怕孩子完成不好就亲自动手做,希望能把最好的作品拿到班里,让自家孩子出彩。对于来自家长的这种焦虑和攀比心理,老师有时也很无奈。”李老师表示,幼儿园假期一般是不留作业的,这些手工作业一般是学期中布置的,假期作业一般是家长给孩子报的假期兴趣班里的老师布置的。另外,给家长布置“作业”并非为难或挑战家长,只是希望能够给予家长和孩子真正在一起互动的时间,当然,老师布置任务时,应充分考虑到任务的可操作性。

李老师说:“我们幼儿园不会给孩子布置‘奇葩’作业,会根据这学期孩子学习到的各方面知识,给孩子们留一些符合孩子各方面技能提升的作业,让每个孩子都能跟上班级的步调,在掌握技能的基础上再提升。我们的教纲有5大领域:语言、社会、艺术(绘画+音乐)、科学、健康。如在语言教学中,会有绘本教材,特别提出让家里的父母陪读。在健康教学中,孩子会在家中自己练习拍皮球,父母监督孩子完成。我们班的作业都是孩子们自己动手完成的,没有好与坏之分,完成的作品要在开学后与班上同学一起分享,并请孩子讲解是如何完成的。”

专家——

寓教于生活  暑假作业考验教师智慧

由此看来,家长替孩子完成作业既辜负了老师的本意与初衷,还给孩子做了不好的示范,将大人的攀比心理强加到孩子身上。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暑假作业才能让孩子们的暑假生活更有意义?

对此,教育专家表示,暑假作业的本来意义,是让学生利用假期拓展知识面、提高学习兴趣、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因此暑假作业要贴近学生的需求和承受能力。精心设计好暑假作业,既考验了老师的智慧,也检验了是否寓教于生活的教育思路。“奇葩”式的暑假作业,无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兴趣爱好,只是成为吸引眼球的一种作秀。健康有益的暑假作业,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采取学生自我申请、家长认可、老师启发认定的方式,将学生自身的需求、兴趣和能力相结合,既丰富多彩、健康活泼,又可以锻炼学生的自我设计能力,让学生真正过一个有意义的愉快假期。

(马骏 文/摄)

作业布置要注重个体需求

让家长烦恼,让老师无奈,暑假作业的布置之所以会“越跑越偏”,根本原因在于现在很多作业确实超出了孩子的能力范围。采访中记者发现,幼儿园给孩子布置的亲子手工作业,所谓亲子配合完成,父母起到的作用几乎是主导,由于孩子无法独立完成,家长觉得作业是给自己布置的,从网上买成品的也是大有人在。这样的作业仅注重形式上的“创新”,往往忽略孩子们的“个性化”的需要,结果演变成一场荒唐的作秀,并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素质教育要求提高孩子们的综合素养,也为孩子们提供很多社会实践的好机会。而暑假作业的布置看似是小事,却是孩子宝贵假期生活中开展实践活动的“指明灯”。超出孩子能力的实践由家长越俎代庖,与素质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因此,只有以学生个体需求和兴趣爱好为根本出发点,老师和家长双方加强沟通,才能为学生暑假作业的创新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作业的完成才能更有质量。

责任编辑:姜耶妮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