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圈漏气 12岁男孩险溺水

核心提示: 炎炎夏日,游泳成了很多人的首要选择。

本报讯 炎炎夏日,游泳成了很多人的首要选择。市民朱女士昨致电本报民生热线:86983119报料称,前几日她买了个游泳圈,带着12岁的儿子去游泳,但是玩了不到一小时,游泳圈就开始漏气,幸好发现及时,在孩子溺水的瞬间将其救了上来。朱女士希望通过媒体报道,提醒广大市民,游泳圈并不是真正的救生圈,使用时千万要注意安全。

 

随着气温不断“发飙”,喜欢去游泳池避暑的人越来越多,游泳圈也就成了游泳馆附近小店或商家的热卖商品。记者在中山路体育场全民健身中心内看到,游泳馆门前便有售卖游泳圈的,短短几分钟,便有三人买了游泳圈。但是记者经过查看得知,游泳圈上除了提示儿童使用需要有成人监护外,并没有标注其他信息。同样,记者在开发区新欣市场发现,少数门店也有游泳圈出售,品种丰富,颜色繁多,让人眼花缭乱。不过,据记者观察,这些多彩的游泳圈上面一些竟然连生产日期、生产厂家都未标注。记者仔细看了看一只游泳圈,并用手指捏了捏,发现游泳圈很薄,做工也很粗糙。

在开发区及市区的几家大型超市,记者看到游泳圈的销售明显不如游泳馆门前小店,但这些游泳圈比较规范,外包装上都详细标明了注意事项、生产厂家等信息,同时也有详细的安全提示。超市工作人员还补充介绍道,这种游泳圈并非救生圈,它只适用于在游泳池等安全水域戏水,不能到水底有暗流的水库、大运河等水域使用。市民王先生反映,在某商店买游泳圈时,店家告诉王先生说游泳圈就是救生圈,小的是小孩用的,大的就是大人用的。这种言辞误导了广大市民,为市民的游泳安全埋下了隐患。“幸好我仔细看了看,在游泳圈上边写着‘非救生器材,仅供儿童在监护人的监护下浅水使用’,后来才没买。”王先生说。

随后,记者就此事采访了专业人士,开发区一游泳馆教练表示:游泳圈属于玩具,而救生圈却是一种救生器材,游泳圈只能在水上休闲中起到一定的辅助或保护作用,但如果带到江河、水库里,则具有危险性。与真正的救生圈相比,游泳圈重量太轻,救生时很难准确投掷;容易破损漏气,抗压能力很差,极易爆裂;塑料表面遇水湿滑,较难抓握。家长切莫混淆游泳圈和救生圈的概念,把孩子的安全托付给游泳圈这样的“玩具”。

新闻链接

如何正确选购游泳圈?

1、拒绝“三无”产品,认准3C认证标志。购买游泳圈时先要看是否标明生产厂家、厂家地址联系方式、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是否有3C认证标志。

2、选择接缝处平滑,材质较厚、颜色与水面形成鲜明对比的游泳圈;要选择面料柔软、有弹性的泳圈,让其碰撞时有缓冲作用,避免受到伤害。

3、购买游泳圈时可选择有多个气囊设计的产品,并有单独充气嘴,这样即使其中一个发生漏气,也能有足够的空气承托。

4、注意游泳圈是否有刺鼻的气味,可能使用劣质塑料制作,含有对人体有害的化学成分。

(李潇 文/摄)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