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的五年】美丽乡村建设经验送到了青海高原

核心提示: 下面就是小木的“西”游记,让我们来看看这支江宁铁军是如何将西宁乡下的2条沟打造成美丽乡村的?

龙虎网讯(记者 刘晓宁)从南京禄口机场一路向西,飞过1971公里,历时2小时20分钟到达曹家堡机场,再从机场上高速开50公里,到达西宁市大通县。

大通县距离市区30公里,位于1小时经济圈内,算是西宁人度假的后花园,据说这里有好多条沟,每条沟都郁郁葱葱的,各种层次的绿黄堆叠,像一块块地毯,山林资源丰富,但乡村旅游处于起步阶段。我们此行到达这里,是因为南京江宁交建集团、旅游产业集团把江宁的美丽乡村建设经验带到了高原,他们正在联手大通县打造朔北乡的两条沟(美丽乡村)——边麻沟村和东至沟村,帮助他们发展美丽经济。

该项目位于窎沟片区乡村旅游扶贫产业园核心区域内,总规划面积340公顷,预计总投资1.2亿,目标是打造青海首个高原美丽乡村生态休闲旅游示范区,这是南京市与西宁市对口援建的第一个省外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也是江宁交建集团的第一个省外代建项目。

小木跟着江宁交建集团的工作人员一路西行,探访了他们正在援建的两个村庄——边麻沟村和东至沟村。下面就是小木的“西”游记,让我们来看看这支江宁铁军是如何将西宁乡下的2条沟打造成美丽乡村的?

臧味花乡 避暑林谷——关于幸福的美丽规划

“整个项目就是两个村,边麻沟村以动为主,依托花海景区、游乐区和民族集市等,打造臧味花乡,解决游客吃饭游玩的需求;东至沟村以静为主,依托天然山林和特色小木屋打造避暑山谷,解决游客度假住宿的需求。整个景区以朔北山水风光和地域臧乡风情为特色,动静结合,一个是让人留恋的臧味花乡,一个人是让人沉浸的避暑林谷,可以让游客将周末两天都留在这里。”项目负责人刘立亮拿着一本厚厚的规划图介绍到。

他们正在做的事情就是将规划图落实,一期项目建设包括污水管网、给水、强弱电、停车场、入口形象大门、民俗文化街、共建广场、水系景观、木屋、栈道、房屋出新等建设任务。从7月11日起,将同步进行污水管网及强弱电施工, 7月20日,核心区域项目建设将全面展开施工,国庆之前都要做好。

明年将建4栋单体建筑,两个村庄各建1个游客中,还有臧文化馆和餐厅(边麻沟村)。江宁交建集团除了对乡村的硬件配套进行打造,还会围绕江宁美丽乡村的运营模式进行推广和复制,比如汤山七坊将会搬到这里,结合当地现有的资源打造系列铺子,比如粉条铺、馍馍铺、榨油铺、酒铺等,此外,还有个江宁的特色铺子,会卖我们江宁的特色农产品,比如黄龙岘的茶和茶干等。

幸福像花儿一样——边麻沟村

关键词:东花谷、藏族文化风情村落、农家院、文化街、臧文化馆、共建广场等

边麻沟是大通那无数大山深沟里的一条,它位于大通县东北方向约15公里,一条乡间公路由西面的李家堡向东从沟里穿过,直达互助的南门峡,这里村村相隔的很近,边麻沟村是这条沟里的第七个村庄,它隶属大通县窎(diao)沟乡,是窎沟片区乡村旅游扶贫产业园的首批美丽乡村。

车进边麻沟村,就会看到“边麻沟花海景区欢迎您”的醒目路牌。继续往里开就到边麻沟花海景区了,“幸福像花儿一样”的花朵立牌映入眼帘,这里是边麻村人气最旺的地方。

边麻沟村朔北乡最远的一个少数民族聚居村,平均海拔2800米,全村有162户612人,主要靠种植当归、油菜、小麦和马铃薯等生活,后来在全村群众的集思广益下,全村确立了依托荒坡土地和林区资源优势,打造以花卉基地、农家种植、养殖、餐饮、住宿为一体的“花海”旅游产业链,通过生态旅游来增加村民收入的发展路子。

边麻沟花海景区很大,里面有各种各样的花,工作日也有不少西宁市民来这样赏花。“西宁一年中能见绿色和大面积花海的日子太短了,现在听说边麻沟的薰衣草开了,赶紧来看看”,来自西宁的吴小姐带着妈妈和阿姨一起来的。

山坡上的薰衣草开了,工人一字排开在里面劳动,大多都是本村的妇女,干一天70块钱,解决了好多人的就业问题,村民的幸福指数开始提高。

这里之前也搞过美丽乡村建设,通过地方政府拨款和当地村民自筹1050元统一了每家每户的门口,好多当地农民也开了农家院,但整体的乡村配套还是不行。这次经过江宁交建集团的建设和打造,下次我们来,除了看到花海景区的美丽风光,还就可以看到西宁和江宁的共建广场,餐厅和游客中心,还可以到民族集市上去买买买,体会藏式民族风情。

山坡上经幡随风摇动,我们顺势而爬,看到山脚下的村庄如一条狭长的带子,红色的房屋编排其中,工人们在有序地劳动,远处传来歌声嘹亮的花儿。相信用不了多久,这里就可以幸福得像花儿一样。

向幸福前进——东至沟村

关键词:北山林、原始森林、生态民宿颐养村落、特色民宿、自助茶园、特色铺子等

进了东至沟村,会看到一批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规划牌,还有一条“风情水绿天蓝,我们美丽的家”横幅,顺着坡往上走,就会进到东至沟乡村综合服务体养老院,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房顶上的“向幸福前进”和地面上“永远跟党走”的标语。

“之前这个村主要是以农耕文化为主,主要种植当归、甘蓝、马铃薯、饲草等,后来开始发展乡村旅游,西宁到这里游玩的多,但都住不下来,等基础工程做好,游客可以住下好好的享受假期。这地方饮用水都是高山冰雪融化形成的山泉水,又有原始森林,打造以静为主的颐养村落。”朔北乡的黄乡长说。

继续往北开,会看到一个靠着松树林的自助茶园,我们看到了黄乡长介绍的目前西宁最流行的度假方式,一家人到茶园包一顶帐篷,可以带着食材来做饭,有些度假队伍,甚至带着吹拉弹唱的整支队伍,包括音响,音乐响彻山谷,连我们这些路人都可以感受到他们的快乐。

在这个山谷的对面,有一片绿色的草地,四十几头牛在那里吃草。村里的牛集中在一起,大家轮流放牧,一头牛值班一天,以此类推。我们带的航拍小飞机在拍摄,无论是唱歌跳舞的队伍,还是放牛的大爷大妈,大家都围绕着航拍飞机拍个不停,这是他们从来没有看过的玩意。

问他们知道啥叫美丽乡村不?放牛的大爷大妈一脸茫然,给他们看江宁的美丽乡村照片,大妈有些不可思议地说这哪里是乡村?分明是大城市啊!我说你们这里马上也会有了,我们南京正在帮你们建设呢,马上你们的污水会有专门排放的管道,厕所会改成冲水的,还会给你们的房子换上统一的漂亮衣服,未来你们这里会跟我们那里一样漂亮,周末会有更多人到你们这里来度假。

东至沟村因为老百姓的房子没有收,目前做不了民宿,但依托幽静的山谷地理环境和原始森林资源,打造一批特色小木屋。这些松树林里的小木屋,圆大家一个关于森林童话的幸福梦。据说下雨的时候,树林里会有很多蘑菇,大家采了回小木屋熬汤,鲜美无比。

因为高原独有的气候和自然环境,这里蚊虫很少,大家可以随地而坐,享受和大自然的亲密接触。这些放牛的人早上7点出来,晚上7点回去,我问12个小时都在外面不累么?他们说累了就到树林里休息一下。

树林是大自然留给他们的财富,无论多么大的太阳,只要一进了树林就凉快了,随便一坐就是度假。

离开放牛的人群,到对面的帐篷营地,大妈们正好在跳广场舞。不同的是,用的是专业乐队现场伴奏,这个地方先后两次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果然名不虚传。跳累了,就支起旁边的锅灶开始做饭,袅袅炊烟升起,一群朋友吃吃喝喝一通,然后各自回家,美好的一天结束了。这不就是我们向往的生活么?

幸福离不开他们——江宁铁军,美丽乡村建设者

看到这条悬挂在西北山村里的横幅,就会想到这两天耳朵边频繁听到的铁军精神,每次说这话的时候,不用看脸都能感受到他们的傲娇和自豪。

“每天早上7点起床,吃完早饭后到工地干到11点半回去吃午饭,2点出来干到下午6点,吃完晚饭再到工地上看看,然后回指挥部汇报工作进展及做好内页,每天差不多都要工作到12点。”南京西部路桥的杨金说,他负责边麻沟村的项目施工。

“这种状态不是偶尔,是天天,无论在大通还是在南京。”问他如何理解铁军精神,他说简单讲就是不怕苦不怕累。刚说完这个,电话响了,然后就去处理事情了,真是风一样的男子。

同样给小编留下风一样印象的还有步非凡,他负责东至沟村的项目施工。这个93年的小伙子看着像个少年,却已经参与过黄龙岘晏湖驿站和茶缘阁的建设,听他讲话有种少年老成的感觉。他说没办法,要不然管不了工人!

“你把大家组织起来列个队,好了跟我说一声,我2分钟后到!”他一边对着电话那头的人说,一边现场指挥着工人施工。“这边的自然、地质环境跟南京不同,所以同样是弄管道,这边要比在南京困难得多”,他一边走一边给小编介绍施工情况,话刚说完,电话就响了,等小编爬上那个坡,已经不见他的身影,他说2分钟到就一定会到。

除了不怕苦不怕累,他们身上还有一种超强的执行力,个个都是拼命三郎。

“任务就是命令,施工就是作战,关键时刻需要大家咬住牙、扛得住、跟得上,我们绝不允许一个人拖后腿。”说这话的是刘立亮,驻扎西北这个项目的总指挥。他有几个特点,黑、瘦以及讲话语速特别快,每次看到他不是在跟设计师碰规划,就是在跟施工的人碰方案,只要大家回到指挥部,肯定会看到他带着大家开会。

看看刘立亮,就明白为啥在工地现场看到的工作人员都雷厉风行。什么样的人带什么样的兵,他们这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铁军”精神厉害,小编情不自禁想给他们大BOSS点赞!

后记:从西宁大通回来几天了,烈日酷暑下看着手机里的几百张照片,会怀念那个西北的乡下,因为去过,所以牵挂,期待经过南京江宁这只铁军的奋斗与拼搏,帮助这2个沟华丽变身,进而带动、改变整个区域的旅游发展,同时期待我们的南京江宁美丽经济模式可以在高原开花结果,迎来更好的春天。

来源:  编辑:hangcheng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