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娟:用真情和汗水为家人撑起一片天

核心提示: 今年40岁的王玉娟是我市总前委旧址纪念馆副馆长、工会主席。

王玉娟给前来参观纪念馆的游客讲解

 

今年40岁的王玉娟是我市总前委旧址纪念馆副馆长、工会主席。2005年,活泼开朗的她怀着对军人的崇拜,选择与一位名叫胡新权的军人结为夫妻。结婚以后,她辛勤工作,默默奉献,用坚强的毅力将满腔的热情化作对国防事业、对丈夫工作的倾力支持,用真情和汗水为这个军人之家撑起一片天。

 

近日,当记者来到总前委旧址纪念馆时,王玉娟正在接待一批游客,而这样的接待一年不知有多少次。作为一名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工作人员,近二十年来,王玉娟满腔热忱地接待了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一批批参观者。她说,自从结婚那一刻起,她的人生就步入了一个新的起点。“当你成为军嫂的那一刻,你就应该知道军嫂的责任是什么,军嫂意味着什么,如果你一点都没有心理准备,你就无法成为一个合格的军嫂,因为你没有办法支持丈夫的工作。”

作为妻子希望得到丈夫的陪伴与呵护,这些在平常人眼中很正常的想法,对于两地分居的王玉娟和丈夫来说却是奢侈的。2005年5月2日,王玉娟第一次来到部队探亲,本想和丈夫好好地团聚一下,但到部队还不足两个星期,部队便突然下发了外出驻训的通知。为了不拖丈夫后腿,不让家属来队而成为丈夫逃避外出驻训的理由,得知通知的第二天,王玉娟便主动提出回家,提前结束了原本一个月的探亲假。而在平日里,工作的不顺心、生活的不如意往往也只能在电话里得到一丝慰藉。翻开家里的相册,找不出几张全家福,更不用说外出旅游。尽管如此,王玉娟却也从不曾因工作的劳累而责怪丈夫,没有因生活的单调而埋怨过部队。“他们的工作比较特殊,是要保家卫国的,不可能时时刻刻陪伴在家人身边。”

自孩子出生后,王玉娟便与公公、婆婆生活在一起,由于两代人先前生活环境的不同,难免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存在差异,但却并未因此产生矛盾,他们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在一起生活没有发生过一次争吵与纠纷。“我们在一起生活十多年了,儿媳妇对我们都好,各方面都有照顾到,我们身体一不舒服就给我们配药,带我们去看医生,孩子有时候生病,也都是她一个人照顾,怕我们劳累。”王玉娟的公公胡福喜告诉记者,过去的十多年里,是儿媳王玉娟一边勤奋工作,一边孝敬公婆、抚育女儿,用真情和汗水为他们这个军人之家撑起了一片天,为家人筑起一个温馨而美丽的家,用爱为丈夫确立了保家卫国的坚定信念。

(贺娟 丹中 蒋玉 丽娜 文/摄)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