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控”剑走偏锋 物联网管理葡萄 种成了“精”的葡萄拍卖一串一千元

核心提示: 记者从无锡山水城管委会得知,当地有一位葡萄种植高手

  陆家云在自己的葡萄园采摘葡萄。(记者 陈大春/摄)

  葡萄是不少市民爱吃的夏季水果,锡城的葡萄种植户也比较多,种植方法也不尽相同。昨天,记者从无锡山水城管委会得知,当地有一位葡萄种植高手,不但自己培育新型葡萄苗子销往全国,而且还用上了物联网技术和“免耕低碳栽培技术”。他的葡萄甚至在全国优质葡萄评比的慈善拍卖环节中,拍出了一串一千元的“天价”。

  不走常路,为保证质量降低产量

  走进裕新社区种植大户陆家云的葡萄大棚里,只见所有果树下都长满了杂草,看上去有点乱。“其他人家都把草清理干净的,觉得会抢走葡萄树的肥料,其实不然。”陆家云介绍,这些草多为黑麦草、紫云英,是经选择后栽植的,有了它们,原来难清除的水花生没法扩散,省去了打药水环节,枯萎后又能化作绿肥。同时,这样的植被环境中蚯蚓特别多,再加上适量养殖的果园家禽,既为果树提供了肥料,又能使土壤保持松软。这样一来,原本需要通过翻土来疏松土壤,现在可以不用犁地、施肥了,不仅减少了用工量,更提高了水果安全性,这就是免耕低碳栽培。

  树上的葡萄看上去也与其他人家的不同,每一串都不显大。他解释,市场上销售的普通葡萄一串都在80粒左右,而他家的葡萄每串都控制在30到40粒之间。为了保证质量,他通过“疏花”“疏穗”“疏粒”人为降低产量。“通常的葡萄种植户亩产4000斤,我的亩产一直控制在2000斤。”因为注重品质,在有一届全国优质葡萄评比上,老陆家的一串里扎玛特同时获得了金奖和最佳风味奖,随后进行的慈善拍卖,这串葡萄被拍出了1000元的价格。

  痴迷技术,花六七年培育新品种

  说陆家云是个技术控一点不为过。今年58岁的他经营面积达百亩的果园已有17个年头,其中百分之七十的面积都长着葡萄。与平常人家只种几个品种的葡萄不同,老陆种的葡萄达到了56种。老陆说自己就是喜欢不停地试验、尝试新品种,今年引进了13个新品种,其中早期的就有希拇劳特、超康早、碧香无核等8个,阳光玫瑰、奇妙无核等中晚期的有5个。

  说起他种葡萄的缘由也是比较搞笑,刚开始他是养殖水蛭的,顺便在养水蛭的池子周围种上了一圈葡萄,结果水蛭没养好,葡萄倒长得蛮好。于是他就把池子都填了,种起了葡萄。刚开始种的时候他并不懂什么技术,而现在他培育出的崭新夏黑品种在全国就卖出了上万亩的苗子,在无锡也卖出2000亩的苗子。蜕变是怎么发生的呢?老陆介绍,他是从加入了全国葡萄协会听技术专家讲课以后,才慢慢上了路子。

  “老师在课上讲了‘芽变’这个词,我回去以后就整天在葡萄园里仔细观察,2008年夏天,终于发现一棵葡萄树发生了芽变:三四串成熟得比其它葡萄要早。”通过嫁接繁殖,年复一年地慢慢培育,最近两三年里,这种新兴的品种终于面市,陆家云用自己的名字命名了它——“家云一号”,这个品种的夏黑比普通夏黑要提早成熟半个月,6月中旬在无锡市面上充斥着外地葡萄的时候,老陆家的葡萄可谓是地产葡萄的一枝独秀。“今年我又发现了新的芽变”,老陆嘿嘿地神秘一笑,不肯再多说。

  工人难找,找物联网技术来帮忙

  “别看老陆其貌不扬,他可是滨湖区第一个拿到高级农艺师职称的农民呢,就是现在考上的也没几个。”一旁的邻居笑言。可不是,在果园老陆的办公室里,随处都是讲种植的书籍,这些书里介绍的一些先进的种植技术,他都会亲自试验。站在老陆的大棚里,会有种原始与现代交织的感觉,低头是满地的杂草,抬头又有物联网传感器。去年,陆家云花了30万,给葡萄种植用上了最新的物联网技术,一些工作直接用手机和电脑就能实现。

  大棚里装了温度、湿度、光照传感器,设定好数值,通过手机或者电脑就可以操控,湿度不够的话,灌浇设备会自动进行喷水,温度高了,大棚自动升上来的同时会降下防虫网,既透气又防虫。“原本光掀大棚就需要2个小时以上,现在只需在手机上点一下,几分钟就能完成,省心了不少。”老陆说,用物联网技术也是时势所迫。“现在找不到工人了,年轻人不愿意做,17年前跟着我的一些工人也老了,要回去带孩子。平时这么大的果园就我跟我老婆两个人管理,挺吃力的。”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