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改革进行到底》提到的改革实践 哪些和无锡有关?

核心提示: 胡埭镇党委书记吴石松不管有多忙,每月总要抽出一定时间到立新河等河边巡查、定期了解治水情况。“河长‘守水有责’,保障、改善水环境,我是第一责任人。”他说。

无锡新传媒网讯  7月17日晚起,十集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在央视一套开播。这部专题片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指导,中央电视台承担制作。首集《时代之问》也是整部专题片的总论。

《时代之问》讲述了我国的改革实践,涉及到经济、政治、司法、文化、生态文明、国防军队建设等诸多方面,在其中新传媒小编居然还找到了由无锡首创并在全国推广的改革案例,超级自豪!!!  专题片解说词中提及:近年来,我国多省市试点推行“河长制”,将河流水域由“河长们”分段管护、包片负责,河流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总结基层探索的成功经验,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第二十八次会议正式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河长”,从此遍及全国。

 

 

图片来自网络

今天,小编就来跟大家唠唠十年“河长制”的“无锡经验”。

自2007年在全国首创河长制以来,河湖治理与保护已成为我市“生命工程”。10年来,我市从“九龙治水”各行其道转为由河长综合包干、全面治理,“一河一策”得以顺利开展,补短、补缺、补弱工作有序推进。10年来,我市水环境、水体功能显著提升,2016年全市重点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67%,较2012年提升23.4个百分点;7个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面对阶段性的河湖治理成效,无锡没有丝毫满足,也没有丝毫懈怠。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小敏深刻指出,“太湖水质根本性好转的拐点尚未到来,太湖治理的任务仍然非常艰巨”,要求深入开展新一轮太湖治理工作,全面推动河湖保护和水生态环境整体改善。此次全国两会上“全面推行河长制”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标志着河长制模式将从无锡走向全国,在全面深化改革、保护青山绿水进程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图片来自网络

十年河长路,见力于高起点制度建设

无锡,北临长江,南濒太湖,有规模河流5635条、水库19座,水域面积达32.4%。但她在依靠传统发展方式创造“苏南模式”奇迹的同时也逐渐积累了许多环境问题。2007年的太湖水危机,为我市长期粗放经济增长方式敲响了警钟。

在庙东浜附近工作的市民郑健平最近一有空就会到河边转转:“七八年前这条长约1000米的河浜水体发黑,老百姓很少愿意往河边走,经过河长治理,特别是去年对控源截污进行补缺,架设了水泵使水体流动加快以后,我们又能与绿水蓝天为伴,太好了。”市河长办人士介绍,围绕百姓诉求,直面发展的环境约束,我市于2007年起出台《无锡市河(湖、库、荡、氿)断面水质控制目标及考核办法(试行)》、《中共无锡市委无锡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建立“河(湖、库、荡、氿)长制”全面加强河(湖、库、荡、氿)综合整治和管理的决定》等文件,明确由地方党政负责人担任河长,对水生态环境、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和断面水质达标负领导责任,负责牵头组织河道综合治理。至2010年,全市5635条村级以上河道实现河长制管理全覆盖,市、县(区)、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河长全部落实。在此推动下,水系优化、生态清淤、调水引流、控源截污、面源治理等措施全面协调推进,形成了强大的治水管水合力。

近两年,我市贯彻“抓生态就是抓发展抓民生”的绿色发展理念,强力推进以治水为重点的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第一个全局性会议就是专题研究太湖治理和河道综合整治工作。新一轮治理太湖保护水源行动也随之展开。

 

图片来自网络

十年河长路,见功于各河长的担当作为

“河长制的关键在于河长的担当作为。”市河长办人士说。10年前的太湖水危机,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靠无锡一地就能解决的。危机面前,我市以法制化治理提高河长治水威信,以系统化管理提高河长治水实效,以生态化修复丰富河长治水内容,以群众化机制强化河长治水力量,致力提升河湖管护水平。

治水,控源截污须先行。2007年以来我市新建管网超过4000公里,全市污水主管网总长度超过8000公里,基本实现城乡全覆盖。建成覆盖所有城镇的73座污水处理厂,全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日处理能力达到218.4万吨。全市累计建成5081个“排水达标区”,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为河道水质稳定提升奠定基础。

产业调整,加快转型升级,是我市治水的另一个“推进器”。近几年,我市坚决实施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劝退和否决2100多个“不环保”项目,确保新上项目符合国家相关政策规定、无锡产业发展方向和水环境治理的基本需求。我市还坚决淘汰“三高两低”和“五小”企业,累计关停企业2819家。

 针对部分河道不健康的现状,我市先后投资近30亿元开展综合整治。2016年全市共完成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专项工程23个。梅梁湖、大渲河泵站持续调水,拉动太湖无锡片区水体流动。独创机械化打捞蓝藻新模式,建成15座各类型藻水分离站,每年打捞太湖蓝藻和水草百万吨。大力实施太湖生态清淤,“十二五”期间完成清淤2300万方,占全省总量的72%。全面开展自然湿地抢救性保护工作,自然湿地保护率从2011年的16.6%提升到2016年的50%。

为更好地确保城乡生产生活用水安全,这两年我市开展清水、活水行动,大力推进太湖清淤,全面开展水源地保护和生态修复,以铁腕治理工业污染、湖面养殖及餐饮经营等污染,着力建立监测预警、协调联动等长效工作机制,进一步提升了水环境、水生态保护和建设水平。

 

图片来自网络

十年河长路,见效于动真格的监督机制

胡埭镇党委书记吴石松不管有多忙,每月总要抽出一定时间到立新河等河边巡查、定期了解治水情况。“河长‘守水有责’,保障、改善水环境,我是第一责任人。”他说。

河长制的保证在于监管问责。市河长办人士介绍,每条河的河长固定对应具体的党政领导岗位,不因人事变动影响河长履职。全市5635条村级以上河道均制作了《河长制管理公示牌》,标明河道基本情况、河长姓名、河长职责、举报电话等内容,请社会各方进行监督和评价。我市还出台《无锡市治理太湖保护水源工作问责办法》等文件,对工作不力、拖延懈怠、推诿塞责的有关责任人进行诫勉谈话;对存在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行为的有关责任人,依法追究责任。市河长办通过组织定期检查与抽查、全面检查与专项检查等方式,对各地区河长制管理工作实施分阶段考核和年终考核,对考核得分和排名情况及时予以通报。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河长制管理工作,指挥部署全市河道环境综合整治和黑臭河道治理工作,多次突击检查河道现场,约谈基层河长,对发现的问题当场提出整改要求。市领导认真履行河长职责,积极开展工作调研和督查巡查,分片指导河长制工作有序开展。在这样以制度为保障、以考核为促动的监督管理模式推动下,大家形成拧成一股绳往前冲、对难题不躲不避的治水新局面。

通过10年努力,我市河湖管理与保护成效显著。水体功能逐步提升的同时,太湖水质持续向好,大面积湖泛现象基本消失。我市亦先后荣膺国家水利现代化示范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示范市、全国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示范市、中国最具国际生态竞争力城市等荣誉。

责任编辑:汤鹄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