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国强千秋盛,家和万事兴。江旭霞与陶岩的家庭就是一个温馨、和谐、幸福的三口之家,但因着军嫂这样一个特殊身份,结婚11年来,妻子江旭霞用柔弱的身躯扛起了家庭的重担,用行动谱写了动人的拥军之歌,用无私的奉献诠释了最美军嫂的五彩幸福。
勇挑重担
甘当丈夫坚实后盾
江旭霞与丈夫陶岩同是江苏大学货币银行学专业的学生,同班同学的他们在校园中相知相恋。2002年,大学毕业后的陶岩选择了去军校读书,江旭霞则进入丹阳农行工作。尽管知晓两人要长期分隔两地的未来,但江旭霞却没有丝毫犹豫,反倒十分支持陶岩的决定。从此,两人便一人在丹阳,一人在无锡,开始了异地恋。
2006年3月15日,江旭霞与陶岩的校园爱情结了幸福的果实,他们组建了一个幸福的小家。可此时,两人依旧是分居两地,丈夫陶岩几乎一年才回来一次,有时候实在想念丈夫,江旭霞就跑去无锡看他。
2007年,江旭霞怀孕了,眼看着别人的妻子都有丈夫在身边嘘寒问暖,端水送饭,她却是独身一人,江旭霞的心里虽然有些酸酸的,但她深知军人这个职业是丈夫一直以来的梦想,自己不能成为他梦想路上的“拦路虎”。
“从我决定与丈夫携手一生起,就深深明白了军人这个特殊职业的工作性质,他们要二十四小时随时待命,也将随时会为了大家舍去小家。我既然选择了做军人的妻子,就要适应没有他陪伴的日子,就要挑起生活的重担,自己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就连生产当天,需要剖腹产,而且情况危急,江旭霞才在医生的坚持下打电话叫丈夫回来。陪伴了江旭霞几天后,回来探亲的丈夫便因工作需要返回部队。军令如山,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几年来,“不说二话,全力支持丈夫的工作”是江旭霞一直秉持的信念。
孩子出生以来,江旭霞和母亲承担起了照顾孩子的责任。“孩子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样样都得操心。白天我上班的时候,担子都压在了母亲身上。”江旭霞说,即使生活中会有丈夫不在身边的无力感,但作为一名军嫂,她深知这一称谓的来之不易,它意味着无尽的等待与付出,“军嫂”的沉重分量,唯有她最知其味。
突患疾病
夫妻相濡以沫笑对生活
11年里,江旭霞由一个“女儿”的单一角色,演变成妻子、儿媳妇、母亲等多个角色,并在尽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
2012年年底,丈夫终于从外地调到丹阳人武部工作,江旭霞与他再也不用经历两地分居的日子了。然而,如胶似漆的时光还没开始多久,这个小家的平静就被疾病打破了。
2013年,江旭霞站在油菜地里突然喘不上气,难以呼吸,经急诊诊断为尿毒症。当时,陶岩正在泰州参加集训,听到妻子患病的消息,他连忙打车回了丹阳。妻子的身体一向好好的,怎么会患病?对消息难以置信的陶岩又带江旭霞去了南京检查,再次被诊断为尿毒症。
对于丈夫的陪伴,江旭霞的心里既甜蜜又内疚,她不想丈夫因自己的身体原因而分散了工作精力,也不想家庭重担拖住他的后腿。可这一切的顾虑,都被陶岩用实际行动化解了。
只要有空,陶岩总会陪妻子一起去血液透析。为了安慰紧张哭泣的妻子,陶岩总是安慰她,鼓励她坚强勇敢。为了让江旭霞补充蛋白质,陶岩天天去菜场买昂刺鱼、泥鳅、鲜虾给她吃,直至妻子吃到再也不想吃了;妻子爱吃蛋白,陶岩就吃剩下的蛋黄,事无巨细地照料着她的身体。去年情人节,陶岩更是买了一束玫瑰花到医院,给了正在透析的妻子一个惊喜。
如今,恢复良好的江旭霞正等待肾源,每周二、四、六下午,她仍需要去医院做透析,有时腿抽筋了,丈夫总是贴心的帮她捏腿。
“有人说成为一名军嫂要学会忍受孤独,可在我看来,孤独只是黎明破晓前的短暂时光。”江旭霞说,成为军嫂,她从未后悔过。(贺娟 丹中 丽娜 蒋玉 文/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