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假借爱给孩子营造“虚假胜利”

正视变味拉票的教育误区

核心提示: 暑假期间,朋友圈、微信群里又集中掀起了一阵“投票潮”,记者点进去看了下,大多数是为自己孩子拉票的,什么音乐比赛、未来画家、英语配音大赛……堪称五花八门。

暑假期间,朋友圈、微信群里又集中掀起了一阵“投票潮”,记者点进去看了下,大多数是为自己孩子拉票的,什么音乐比赛、未来画家、英语配音大赛……堪称五花八门。投票者这边还没搞清楚状况呢,家长那边先把自家孩子的名字、编号发了过来,顺带发了个红包表示感谢,真是大写的“尴尬”啊!更有甚者,不惜花重金请来刷票公司通宵刷票,不得第一不罢休!着实令人汗颜。

一位家长刷票后,孩子的名次以绝对优势占首位,家长把截图分享至微信群。

某家长帮孩子刷完票后分享“育儿心得”。

“为了孩子,我也是蛮拼的!”

刘先生昨晚为了给自己的儿子投票,零点时分拖着疲惫的身体走到烧烤摊前猛吃了几把串串,打开手机看看“战果”,儿子此刻的名次已经位居第一,他终于安下心来,截了图分享到了朋友圈和微信群,顺带发了个大红包,看热闹的微友以及儿子班上的家长们都纷纷发来“贺喜信息”,称刘先生是个好爸爸,为了孩子,也真是蛮拼的!

“为了孩子,我还真是蛮拼的!”刘先生笑着说道,但表情里又夹杂着些许无奈。原来,他的儿子才上中班,在幼儿园的表现一般,为了让孩子多学一些东西,长长见识,暑假里他就帮孩子报名参加了“某某英语配音大赛”,说是比赛,其实就是在“比家长”、“比家长人脉”。为了不让儿子失望,刘先生很快适应了“比赛套路”,开始加入到“变味投票”的队伍中来。“老婆看我拼命刷票的样子,也骂过我,可是我根本停不下来,为了孩子嘛。”刘先生这样阐述自己做法的初衷,“我也知道刷票的行为不好,但大家都这么做,没理由让孩子输啊!”

说白了,家长们都知道这种投票早就变了味,不真实,但为啥趋之若鹜呢?有位家长这样解释,这样做可以让孩子有信心参加比赛,勇于挑战自我,敢于尝试,提高孩子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听着貌似很有道理,但真能达到这样的教育效果么?相当一部分家长表示保留意见。

变味的拉票,是教育的误区

“参与变味拉票的家长,认为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得名次,还能给孩子带来积极影响,其实他们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着误区。”教育界人士认为,这样的教育方式只会让孩子迷失。他们分析称,无论投票的结果是赢还是输,对孩子的教育都不会是正面的、积极的。如果赢得了冠军,名不副实的胜出很容易让孩子产生虚浮的自信,误认为自己本事超群,轻松可拿第一,会产生不务实的自我评价,并根植幼小内心。倘若家长把投票过程告诉了孩子,想让孩子感激佩服自己,那么势必又会给孩子“人情关系”“金钱权力”比实力更重要的错误引导,从而影响孩子的价值观;如果输了投票比赛,那么在以后的各项竞争中,孩子很容易将失败归咎于父母,不会在自己身上找问题,导致独立竞争意识、责任感的缺失。“其实我们大多数人有很大的可能性今后只能成为普通的人,第一名、冠军等永远都是极少数人,没必要每次都想办法把孩子弄成第一,这种事事都要争第一的心态本身就不好,用这种不好的心态去教育孩子,很容易陷入误区!”一教育工作者总结道。

对于这种“变味的投票”,还有家长认为,是对公平竞争规则的破坏。“实力竞争”变成“人脉比拼”不但背离了评比本身的含义,还会扭曲孩子的公平竞争观。微信朋友圈也有人表示,这种拉票的方式并非鼓励孩子的好方法,会变相教孩子弄虚作假,还会助长孩子的虚荣心。“对孩子的教育,不应是不择手段的胜利,而应当包括真实的欣赏和赞美、分享和包容、知人之智和自知之明。”一微友评价道。

真爱孩子,摒弃“虚假胜利”

记者通过各方了解发现,像刘先生这样爱子心切,彻夜刷票的家长,还属于“低段位”的。被媒体、网络曝光的事例中,还有一些几近疯狂的家长斥巨资请刷票公司给自己的孩子刷票,有得不偿失的,甚至还有被骗的。实则多被比赛的组织方利用了家长的爱子心理达到了各自的宣传销售目的。而往往被利用、被骗了的家长自己还不自知,假借爱和责任营造着“虚假胜利”,还狠狠地坑了自己一把,这活生生的“挨骗”实例,对孩子的教育又体现在哪里呢?

曾经有位李女士向本报反映,她女儿参加的某古筝比赛也遭到了“变味投票”的套路,尽管她后来也参与了刷票行为,但由于各种原因,她女儿最终败给了另一个刷票的人,最后李女士不服气,上门讨说法,比赛组织方却以李女士存在刷票行为为由,取消了她女儿的第一名资格。本来想爱孩子,最后孩子和自己都遭到了不小的打击。事后李女士深刻反省:一个本身就建立在虚假行为上的虚假胜利,落空了连讨说法都做不到理直气壮,真是要不得。

因此,教育者提醒广大家长,拉票行为本身就不是一种好的言传身教。如果真的爱孩子,就请让孩子通过参加纯粹的技能竞赛、特长评比提高其能力,并培养他们自立、脚踏实地做事的特质,树立尊重规则的意识,莫要再假借爱和责任的名义营造“虚假胜利”。

(张敏)

责任编辑:周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