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位于丹北镇的滨江国际商城一位业务员多次打电话过来推销商铺,很烦人。”日前,多位市民向本报反映,近段时间频遭推销电话骚扰,每天都能接到几个类似的推销电话,自己的生活已经受到了严重影响。
※文/小茅
记者调查发现,很多市民都有类似的经历,这种不分时间、不分场合的推销,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一大公害,不少市民质疑个人信息被泄露。时下,无论是外出就餐、商场购物、网上淘货,还是注册会员等活动,市民都需要提供个人信息,在当今信息时代,市民懂得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显得愈加重要。
不同号码来自同一地点
“每天都打来,而且好几个,烦得不得了,我现在看到这些电话直接挂线,根本不想搭理。”市民汤先生向记者倒起了苦水,最近一段时间,汤先生每天都能接到各种各样的推销电话,如买保险、办贷款等,尤其以滨江国际商城的推销电话最是频繁。起初,他总会礼貌地回绝,但几次三番下来,他会直接挂掉,以免再受到骚扰。
汤先生观察发现,这些推销电话显示的归属地有的是本地的,有的是省内其他城市的,还有一些则是9开头的8位数号码。每天都有几个电话打过来,均是不同的电话号码。让人费解的是,很多不同的号码甚至是不同城市的号码打过来,全是推销同一家商铺的。“这些电话不分时间、不分场合,已经严重影响了我的生活和工作。”汤先生无奈地说,“要不是因为手机号码不方便换,真想马上换号码。”
跟汤先生一样,家住开发区的刘女士对推销电话也不胜其扰。“前段时间,我刚买了一套房子,不久之后就遭遇推销电话的轰炸,装修公司、建材、地板、窗帘等所有与装修有关的商家都不停地打我电话,让我烦不胜烦。只要接了电话,推销那人说话就没完没了。”刘女士发现,面对这些轰炸式推销电话根本做不到“高情商”。如今,再接到类似电话,刘女士会直接挂断,免得浪费精力和时间。
电话推销成本低廉
采访中,记者发现,市民接到的推销电话内容多为楼盘销售、贷款担保、保险、装修、建材、汽车等商品销售,还有一些是推荐股票软件的。其中最多的是楼盘销售、信贷产品和家装。
曾经做过楼盘销售员的小张告诉记者,电话推销方便快捷、成本低廉,有时碰到真正有需求的,效果还比较显著。“其实内心里也不愿意接受电话推销,但是相比其他推销形式,电话推销省事多了,所以很多商家都很重视这种营销方式。”
然而,频遭推销轰炸的市民对这种电话推销大多不买账,甚至直接想到的是“骗钱电话”。“一个陌生电话打来,你甚至都不知道对面那个人长什么样,就听到滔滔不绝地推介产品。”市民毛先生表示,面对这种缺乏基本信任的电话推销,很多人选择挂断。
记者调查发现,对于推销电话,多数受访者直言“反感”,认为这影响了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认为电话推销方式没用,甚至会适得其反,造成因对其骚扰而反感这个商家;少数受访者表示理解,感觉这种推销方式“有一点效果”。
业内人士提醒:不要随便透露个人信息
频遭电话推销骚扰,的确让人烦心。这种推销电话是否触犯了相关法律呢?相关律师表示,电话推销的背后可能涉及的是个人信息的泄漏,但举证较为麻烦。非法买卖市民身份、电话等信息的行为,是违法的。但从法律上说,单纯的推销电话不构成犯罪。
对此,业内人士提醒,市民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尽量避免或减少透露自己的身份证号码、经济状况、家庭住址等重要个人信息。必要时,可考虑使用邮箱地址、办公电话、单位地址等相对安全的信息来代替。
微友热评
●卖大米的小阿狸
我也遇到了,每天都打,一个孕妇哪受得了这种骚扰,烦死了!
●大明遗族
一天一个,烦烦烦。买了车之后都是保险,买了房子都是装修。个人隐私谁来保护???
●一叶知秋
其实相关部门应该要搞一个制度,像这种情况我们提供号码,然后你们直接就给他们这些号码停机,前段时间市政府整治小广告,采取直接停机,这个措施其实真的很好,很实际!我们很拥护!
●朗潤齋
荣城也是一样的,登记装修才几天就把个人信息卖给了装修公司、建材行业。
●海尔专卖店
暑假一开始接到很多补习班的电话,直呼XX的家长,请问孩子的信息是谁泄漏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