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佳慧旧照
病床上的范佳慧
千禧年出生的范佳慧今年虚岁才18岁,这个时候原本她应该正享受着难得的假期,而后便预备进入“紧急备战”状态,以应对即将到来的高三生活。可是,现实是,她甚至还没来得及在假期来临前拟定休整、学习计划,就已经被迫直面“死亡威胁”。幸然,尽管身边人都几近崩溃,这个未成年女孩儿却爆发出不可思议的能量,安抚亲人、鼓励自己——
“刚刚过去的这四十多天,是我们一家这十几年来过得最难的一段时间。”当记者兜兜转转许久,终于走进皇塘镇丁桥村沈马家村范佳慧家里时,她的爸爸、妈妈、姑姑都已静等许久,其母张桂荣以此句做了开场白。
从突发不适,到入院检查,再转院确诊,18岁的范佳慧在几天时间内就从一名“健康的高二学生”变成了“病危的白血病患者”。一家人来不及反应,不知道如何应对,只能被动接受着医院的诊治安排。“我到现在还想不通,怎么我们佳慧会得这个病,怨过、恨过、绝望过,没想到后来还是在佳慧的安慰开导下走出了崩溃的情绪。”虽然眼里眉梢还是藏着担忧与伤心,但张桂荣却能保持微笑,她说,在乖巧女儿的劝慰下,一家人都多了继续迎难的勇气……
发热不自知,莫名脚疼致电父母
由于离家太远,两年前考入我市第六中学的范佳慧顺其自然地开始了住宿生活。虽然因为学业繁忙很少能回家中,但乖巧懂事的她总是会在晚自习后给家里打个电话,既是为了让父母随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也是为了时刻知晓家中爸妈和妹妹是否一切都好。“佳慧虽然不是人家口中那种特别聪明特别优秀的学生,但她从小就乖巧懂事,而且很会关心人、知道感恩,所以人缘一直很好。”张桂荣说,对于她和丈夫来说,大女儿就是个暖心的“小棉袄”,而他们最大的希望就是她能平安健康地成长。
只是,这一简单念想却在四十多天前被打破了。5月22日晚,上完晚自习的范佳慧照例向家里打来了电话,日常的报备、叮嘱结束后,她犹豫了一下才在电话里告诉爸妈“自己脚底痛”。“当时听她说了我们就知道情况肯定有些严重了,因为她从来都是‘报喜不报忧’,如果不是疼得难以忍受,她也不会跟我们说,怕我们担心。”心里一紧的张桂荣当即追问女儿详细情况,“看我们急了,她语气又特别轻松,说就是脚底板痛,有些影响走路,其他没什么不舒服。”由于天色已晚,家离学校又远,张桂荣只能叮嘱女儿自己多注意些,若实在疼痛就吃些药。
23日一早,张桂荣便动身前往学校找女儿。“她爸爸要忙家里的事,我们商量了后就由我到学校带佳慧去医院。”而到了学校,张桂荣才由老师那儿得知女儿不仅仅是脚疼,而且发热了。“老师很关心佳慧,当天晚上看她脸色不好,摸了她额头才发现是发热了,而她自己还不知道。老师给佳慧吃了退烧药,并让她给家里打电话,谁知她只说了脚疼的事。”
报告显异常,心抱幻想紧急转院
一刻也没耽搁,张桂荣立即带着佳慧去了市人民医院。
“当时佳慧虽然嘴上没说,但看得出来她脸色不好,而且整个人有点儿蔫蔫的。”张桂荣担忧地陪着女儿做完了一系列检查,而后便耐心地等着报告出来。“等报告的时候就很焦心,结果报告出来以后我一看更担心了。”虽然看不懂报告上密密麻麻的数据具体是何意,但数据后面高高低低的各种标示也令张桂荣明白,女儿的检查报告显示非健康状态。只是,张桂荣虽心生疑虑,但当医生口中说出“疑似白血病”时,她坚决地认为“不可能”。“医生说佳慧的血常规检查很不理想,血小板极低、白细胞极高,而且其他不少指标也都十分异常,他初步判断佳慧可能患了白血病。我当时听了怎么可能相信?佳慧身体一向好好的,怎么可能会得白血病?我断定检查不准确,医生搞错了。”
为了进一步诊断,医生建议佳慧第二天做骨穿检查,张桂荣再三思量后接受了。24日一早,佳慧顺利做了骨穿。而就在张桂荣预备陪着女儿住院静等结果时,没想到佳慧出现了异状。“佳慧一会儿觉得头晕,一会儿又不停咳嗽,身上还有了出血点,最关键的是小便时也有出血的症状。”就在张桂荣焦急难安时,佳慧全身检查的报告也出来了。“医生说,佳慧肺部有感染症状,脾脏也肿大了,他建议我们立即转院。”心慌的张桂荣立即给家里打了电话,经与医生商议研究后,26日一早,范佳慧在母亲、姑姑等亲友的陪同下赶到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确诊白血病,化疗后需“移植”续命
“25号我们一帮亲友赶到市人民医院,因为佳慧妈妈已经慌了、蒙了,医生也没有把实情告诉她。在办公室,医生跟我说,佳慧基本已经可以断定患了白血病,而且目前情况十分危急,希望我们尽快转入更加权威的医院接受治疗。所以,在25号晚上输了血小板后,26号一早我们就去了苏州。”范佳慧的姑姑范建英虽然心内明了,但眼看佳慧妈妈依旧抱有期待,便也不忍直接相告。
到达苏州医院的当天,院方已无床位,在得知范佳慧疑似患白血病且当时正发高烧时,医院还是收治了,并为其安排了一个加床。“一住下就做了各种检查,包括骨穿。后来,随着检查结果一项项出来,我们的心也越来越凉。”范建英说,佳慧正式入院的三天后,骨穿结果出炉,医生告知家属,范佳慧确诊急性髓系白血病。“佳慧妈妈听了医生的话后,几乎当场瘫倒,反应过来后便一直哭,毕竟先前还抱有一丝幻想是误诊,可是如今面对各种检查结果,她不得不接受这一现实。”虽然和张桂荣一样难以接受,但范建英只能打起精神来,追问医生佳慧接下来的治疗该如何进行。
范建英没有想到的是,检查结果出来的当天,医生便建议佳慧立即接受化疗。“医生说佳慧一直高烧不退,情况很危急,必须立即退烧并接受化疗治疗。如果化疗顺利、情况乐观的话,两个化疗结束后则要立即进行干细胞移植。”
唯一“救命法”,12岁妹妹愿意捐献
医生的话让范建英和张桂荣意识到,干细胞移植才是救佳慧的唯一有效方法。
5月30日,范佳慧正式开始接受第一个疗程的化疗。多有不适,但坚强的佳慧从不抱怨,反而总是一张笑脸示人,哪怕有时候实在难受了,她也只是默默皱眉忍受,只要身边一有人,她便会快速收拾好表情。“我看她那个样子心里实在不忍心,虽然一直控制自己不在她面前流泪难过,可有时候真的忍不住,甚至不敢和她对视、说话,就怕自己的表情、声音惹得她难过。”女儿的懂事让张桂荣更加心疼,同时也更为努力地为她争取活的希望。“按照医生的建议,她爸爸和妹妹在佳慧做化疗的同时,也到医院做了配型检查。医生说了,家属中能有合适配型的话最好不过了,这样不仅经济压力小一点,时间上也更有保证。”张桂荣说,他们从医生那儿得知,如若家属配型不成功,他们还能在中华骨髓库寻找合适的配型,但是究竟能否找到、需要多长时间找到,都是未知数。
等配型结果的时间里,一家人的心情是焦灼的。然而,配型结果出来后,一家人又傻了眼。“虽然医生打了‘预防针’,说姊妹间更容易配上,但是当看到结果单上爸爸和佳慧相合只有5个点,妹妹和佳慧却有8个点时,我们又有些拿不定主意。”范建英说,相合度更高,移植成功自然也更有希望,可是佳慧的妹妹佳敏今年才12岁,一家人又有些不忍。“后来,佳慧妈妈问了妹妹的意思,谁知小小年纪的她拍着胸脯说她可以。”
化疗遇感染,熬过“病危”守得云开
妹妹要为姐姐捐献,一家人商议后也决定试试看。“虽然佳敏年纪小,但她体重已经跟姐姐差不多,也达到了捐献的要求。我们也心疼她,可是更不能放弃佳慧的生存希望。”张桂荣说,要依靠小女儿“救”大女儿,她作为母亲心里五味杂陈,却又别无他法。“既然没有更好的选择,那我只能期待在这条路上能一直顺利走下去。”
可惜,张桂荣的祈祷没能成为现实。
范佳慧化疗的第14天,突然出现了腹部剧痛的症状。“佳慧痛得浑身冒汗,整个人都躺不直,而且什么也吃不下,连水都喝不了。后来医生给她做了检查后,说佳慧是小肠感染了,只能立即停了化疗药,开始治疗小肠感染。”张桂荣看着女儿受苦心如刀绞,可她着实还未意识到佳慧正面临着生死考验,直到一张病危通知书送到她手中。“6月13号晚上,医院下达了佳慧的病危通知书,我哪里敢签,只能哭着给家里打了电话。”
为了安抚几近崩溃的张桂荣,第二天一早,范建英便赶到了医院,并催着张桂荣回家休整几天。“就佳慧妈妈当时的状态,别说照顾人了,自己都要垮了,而且佳慧看了也会难受。”在姑姑的陪伴照料下,在自己的坚强支撑中,范佳慧终于闯过了“鬼门关”,而治疗也顺利起来。6月30日,范佳慧检查“过关”后,如愿暂时回到了家中。
阴霾终会散,暖心佳慧备受呵护
“下一次化疗还要等院方通知,目前一切都还好,出院检查时佳慧的状态也不错,近来在家也是按时吃药、安心休养,态度比较积极。”张桂荣说,自从女儿确诊白血病后,一家人都有意隐瞒,怕对她造成心理压力,可是,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在一家人都几欲崩溃时,竟然是女儿反过来安慰他们。“这个年纪的孩子都是聪明敏感的,我们想瞒她,但她自己通过上网、与病友交流中早就明白了自己得的是什么病。因为家中事务离不开人,而小女儿佳敏也需要有人照料,所以佳慧爸爸只能在家,都由我一人照顾她。有时候撑得辛苦了,看着佳慧依然坚强,我就忍不住想哭,而她总会安慰我,让我别难过,没什么过不了的坎,她相信自己可以好好面对。”范佳慧不仅多次劝慰妈妈,有时候遇上前来探望自己的亲友难受伤心的,她也总是满脸灿笑地让大家宽心。
开朗积极的佳慧说,虽然当前自己身边围绕着厚厚的阴霾,但她却坚信在阳光长风的共同作用下,恼人的阴霾终会散尽,而她、家人也能拥抱更好的明天。
如今,前期的治疗检查及首次化疗已让范佳慧一家花去了三十余万元,而这些钱大多是向亲友借的。“之前老人生重病,家里的积蓄全部花尽,这次佳慧生病,我们便只能向亲戚朋友求助。如今第一期化疗顺利过了,可是后面的化疗、移植,我们却不知道如何维持。”佳慧的父亲说,按照医生的建议,佳慧第二期化疗至少也需准备二十万元左右,而后续的进仓、移植更是需要至少50万元的费用,这完全难倒了一家人。“现在回头看,经历过的就像做梦一样,只是万幸的是,佳慧闯过了第一道‘鬼门关’,可是后路依然艰险,希望我们有能力呵护着她继续坚强面对……”
(尹媛 文/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