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学校开展逃生演习活动
图为小娴手上套着的环形金属片
本报6月30日“民生身边事”刊登了新闻《“魔戒”紧咬幼儿手指》,讲述的是陵口四岁幼儿小娴将一个环形金属片戴在手指上越卡越紧,成了“魔戒”,而且手指慢慢的肿了起来,并有些发紫。之后小娴妈妈拨打110求助,民警和消防员很快赶到。大家想方设法,最终经过约三小时的努力,才将环形金属片成功从幼儿手指上取下,让人欣慰的是孩子的手指并无大碍,家长终于松了一口气。暑假来临,孩子们由于缺少了学校的监管,家长们又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安全问题成了家长最挂心的事。
调查:安全教育一直未松懈
每到暑期,孩子的安全问题就成为了家长和社会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那么家长和学校是否在平日里对孩子进行过安全教育?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
“从孩子刚会走路到现在上大班了,我几乎每天都会在孩子的耳边讲安全问题,包括过马路看红绿灯、远离水池、不爬窗户、不拿尖锐物品等,孩子也很听话,一直没有出现过安全事故。”开发区紫薇花园的周女士告诉记者,每到暑期,孩子的安全问题就是一家人关心的。因为7岁的孩子虽然懂事了,但是身体还比较柔弱,在外游玩时容易受伤和发生其他意外,所以,他们基本上保证孩子不离开大人的视线。“现在放暑假了,我和家里人说,孩子一定要保证在视线范围内,一般如果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的话,我都要他们两人一起,这样才能保证孩子的安全。”周女士告诉记者。而采访中,绝大多数家长和周女士一样,都十分重视孩子的安全教育问题。
以前的一位采访对象石老师告诉记者,上学期间,安全教育已经作为学生的常识课之一。石老师说:“在暑假里,学生有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针对这些安全隐患,老师们都会一一教导学生如何避免安全事故,注意暑期安全。”派出所工作人员也告诉记者,针对暑期安全,他们会做一些针对性的宣传和小贴士,并且还组织民警进社区举办讲座,以及做一些互动活动来提升孩子们的安全意识。
现状:安全常识渐入孩子心
家长、教师和相关部门都注重孩子的安全教育,那么孩子的安全意识如何?记者随机进行了采访。
在开发区某小区记者看到,一位女士正带着孩子在小区玩耍,孩子一边玩,一边还和妈妈互动:“妈妈,离水池远一点哟,不要爬这里的石头,很危险的……”妈妈则微笑着回答孩子:“好的。”记者采访得知,这位女士姓刘,孩子今年刚刚三岁,平时带出来玩耍时,她常给孩子灌输安全常识。“孩子现在都知道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并且还喜欢拿这些来‘教’我们。”刘女士笑着说道。
采访中,很多孩子都对家长灌输的安全常识熟记于心。比如:随手关水龙头,用完电器后拔掉插头,不用煤气时把总阀关掉,开、关煤气应请大人代劳,使用电器前必须擦干双手等。采访中,绝大多数孩子都能熟记紧急电话号码,包括报警电话110、火警119,急救电话120等,并能记得父母的电话,表示一旦有自己不能处理的事情或者遇到危险,都会选择第一时间拨打报警电话或父母的电话。
但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也不免有一些熊孩子,容易“惹祸”,让父母担忧,针对这样的孩子,民警提醒,暑假到了,家里有幼儿的,一定要保证孩子在家长的视线范围内,谨防发生安全事故。
对策:孩子学会自救很重要
随着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安全事故的代价越来越大。近年来,我市在安全常识教育上有了很大进步,这不仅表现在平日的安全教育上,而且学校还联合一些部门开始进行防恐防灾、逃生等各种演习活动,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前几年,网上曾有暴恐人员冲进幼儿园砍人事件的报道,为了防止这种悲剧的再次发生,我们人武部配合学校进行过多次演习活动。这其中包括暴恐火灾等的疏散演练、伤员转运、止血包扎、心肺复苏、地震逃生、防踩踏等知识和技能,让孩子们掌握安全常识并具备自救、互救的能力。以前丹阳很少有这种演习活动,但是今后,我们将进行更多的演习,强化市民的安全意识。”人武部应急分队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家长和老师监护以及灌输安全常识只是外在的,而最好的是孩子能将这些安全常识内化,安全警钟长鸣,并在遇到危险时懂得自救。“因为各种原因的限制,孩子不可能24小时都会有人看护着,如果这个时候遇上危险,孩子能掌握自救技能至关重要,所以我有时候会带着孩子去参加一些急救知识培训,如果哪一天父母不在,孩子遇上危险了也能自救。”市民束先生说。
采访中,多数家长和老师都希望孩子能参加更多的演习活动,在知晓安全常识的同时也学习自救方法。“生活中,不免会遇到危险,我们不能改变外界,能做的就是提升孩子的安全意识,让他们学会一些自救方法,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很重要。”束先生说道。
(李潇 文/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