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15家游泳池已办高危项目许可证
这个夏天,市民尽可放心畅“游”!
眼下,气温是越来越高。不少市民都喜欢到游泳池里面消暑纳凉。随着游泳池生意的日益火爆,一则关于我市新桥一游泳池发生漏电事故的视频在一些微信群流传了起来。那么,该传言是不是真的呢?
※ 网传属谣言 市民莫轻信
从微信群流传的视频可以看出,整段视频时长28秒左右,一名女子在岸边放声痛哭,一小男孩和小女孩似乎被吓坏了,也在一起跟着哭。随后两名工作人员用工具从水里拉上一个穿着黄色泳衣但已经不省人事的小女孩,放在草地上做心肺复苏。视频中还可听到一名女子说,“都电麻了都,晕都晕了,哎哟,这小孩估计……难了。”
针对这一视频,丹阳市体育场场长、高危性项目行政执法负责人刘涞京表示,这根本就不是在我市发生的事故,也不是今年才有的视频。自从游泳被列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以来,我市各大游泳池未曾发生过安全事故,更不要说是泳池漏电了。希望广大市民不要轻信网络谣言,更不要随意转发引起恐慌。
记者在网上搜索也发现,去年在网上就曾流传过该视频,各地也曾就此事进行过辟谣。而根据一些媒体的对比核实,基本确定该“泳池漏电”事件发生时间为2015年7月21日,地点是在越南的一家海边五星酒店,原来叫做芭芭拉,现在改名为奥拉尼度假公寓酒店。事发原因是水底灯光漏电。
※ 我市各游泳池正常营业基本未受谣言影响
走访中记者发现,我市各大游泳池目前均已正常营业,并未受到谣言的影响。一些游泳池负责人也表示,我市市民还算比较理智,再加上我市各大游泳池在安全方面的重视,因此市民并未受到网传谣言的影响。
在开发区恒大名都的CBF九五运动中心游泳池,记者看到一些市民正在泳池内畅游。带着女儿前来游泳的刘女士表示,她也曾在前几日在其微信群看到过这则视频,当时也是有点害怕,冷静下来后便上网搜索,发现了去年网传的同样的视频,随之也就淡然了。“自从这游泳池3年前开业以来,我每年暑假都带着女儿来这游泳,这里的环境、水质让我比较放心,服务也让我舒心,泳池周围时时刻刻存在的数个救生员更是让我安心。”刘女士说,现在网络尤其是微信朋友圈经常能看到一些谣言,大多数人看了之后可能因为同情或是因为愤怒而转发,并没有去考虑信息的真实性,然而就是这种心理,导致了谣言的快速传播。“说实话,以前我看到了也会第一时间转发,但现在我却比较慎重,一般不是官方的消息,我是不会乱转的。”刘女士说。
“我们这游泳池完全是按照国家规定的各项标准来实施的,不管是硬件还是软件。”CBF九五运动中心店长王冬告诉记者,该泳池配备了8个救生员和4个教练,并且每天都会对泳池进行部分换水,以保持泳池水的尿素值保持在标准范围内,水温也是一直保持在国家规定的温度范围内。“换水,是保证泳池水质的最根本的因素,我们在这方面一直严格执行的。”王冬说,“当然,每天需要换多少水,那就需要根据每天泳池的人数来确定。”
※ 15家游泳池已办高危体育项目经营许可证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我市自2014年正式实施《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许可证》,截至目前,我市共有15家游泳池已办理高危体育项目经营许可证,另有2家正在办理中。
据刘涞京介绍,目前,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第一批高危险性体育项目包括游泳、滑雪(高山滑雪、自由式滑雪、单板滑雪)、潜水、攀岩4个大项,6个小项。特别提出的是,这里的“游泳”特指在游泳池、游泳馆等人工场所进行的游泳活动,不包括公开水域游泳。“对于我市来说,目前也就只有游泳这一高危项目。”刘涞京说。
据了解,办理《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许可证》有诸多要求,如游泳场、救生器材等设施符合国家标准;有符合取得国家标准数量要求、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游泳救生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员;有安全保障制度和措施(包括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溺水抢救操作规程,溺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游泳设施、设备、器材安全检查制度、救生员定期培训制度)。
“《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许可证》的实施,对游泳池的硬件和软件的要求都非常高,市体育局会对所有已办证的游泳池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督,并且每个场馆每周都会去检查一次,对于一些存在小问题需要整改的游泳池,更是会经常性地进行突击抽查。”刘涞京说,“目前来讲,这15家游泳池基本都是按照标准来实施管理的,市民大可放心畅游。”
“希望广大市民尽量不要在外面野游!毕竟外面池塘或水库的水温不够稳定,再加上水底情况不明,容易出现腿脚抽筋等状况,又没有很好的保护措施,很容易引发溺水事故。”刘涞京建议,“同时,也希望一些乡镇还未办理《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许可证》、偷偷摸摸经营的个别游泳池,尽快到市体育局办理高危项目许可证,只要泳池的各项设施符合标准,很快就能办证,并且不需任何费用。对于那些未办证而营业的游泳池,一旦发现,将严厉查处。”(茅猛科 文/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