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年党龄的90岁老党员李沐清——用行动诠释信仰的力量

核心提示: 党龄64年、今年已经90岁的李沐清回顾自己走过的岁月,有些激动地说:“我此生最光荣的事情就是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坚定不移地听党话、跟党走。”

工作39年调动18次,完全服从组织安排,64年党龄的90岁老党员李沐清——

用行动诠释信仰的力量

42

90岁的李沐清耳聪目明,还能奋笔疾书

41

李沐清为庆祝建党90周年写的赞诗

人生易老,初心不变。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工作39年,从辍学当学徒,到担任助征员、公安股长、组织干事、银行副行长……共调动18次,直至1988年从丹阳棉纺织厂退休。党龄64年、今年已经90岁的李沐清回顾自己走过的岁月,有些激动地说:“我此生最光荣的事情就是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坚定不移地听党话、跟党走。”而在今年4月30日自己的90岁寿宴上,李沐清还写了一首题为《能忍自安》的诗:一身荣辱迹平凡,葆萍健康赤子心。面对着济济一堂为其贺寿的小辈们,他深有感触地说:“我已经90岁了,现在感到很满足,看到你们我很高兴。但我还要说的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一大家子22口人,如今的四世同堂共享天伦之乐。”

■陈晓玲 文/摄

沉浮的往昔岁月里

“服从安排是自己坚持的信念”

90岁,会不会耳聋眼花,会不会步履蹒跚,沟通是否有障碍……抱着种种顾虑记者前去采访李沐清老人。身体笔直硬朗,一头苍苍的白发没有一丝凌乱,脸上条条皱纹透着一波三折的往事,胸前的一枚印有“共产党员”的胸针耀眼夺目。走进老人的家,陈设虽然简单,但干净整洁,书柜上摆满了各种书籍、荣誉证书,书桌上堆放着党报、军事报……“李老,您身体可真好,一点都不像90岁。”记者的这句话打开了老人的话匣子。

李沐清出生在吕城一户贫困的农民家,父母都大字不识一个,不过他很勤奋好学,但在当时的环境中,“有学上”本身是有点奢侈的事情。在李沐清八年的私塾时光里就遭遇了老师被杀后辍学、16岁才学习六年级语文、四年级数学这样的事情。“当时真是想上学没得上。”之后李沐清开始学徒,在百货商店里当职员,原本以为勤劳工作总会有出头之日的他,没想到遇到的老板又是反动派,经常散布一些谣言,这让“红色种子”早已埋在心中的李沐清很是气愤。直到解放初期吕城成立了政工会,带着一腔热血和澎湃的激情,李沐清参加政工会组织的所有活动,渐渐地,他积极的态度和肯吃苦的精神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1951年5月,李沐清被吕城区财粮股聘为助征员,半年后组织开了介绍信,让他去柳下乡当办事员,办事员做了7天,就被调任民兵营长、团支书,之后还担任过吕城区公安股长、县委组织部干事、运河乡书记、吕城人民公社副乡长、皇塘人民公社副乡长兼组织委员、导墅人民公社副乡长兼组织委员、县党校副校长、县建设银行副行长、丹棉副书记兼纪委书记……说起自己的履历,李沐清还有些不好意思,一共调动了18次,在每个地方工作的时间都不长,而所有的这些调动李沐清都完全服从,他觉得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应该服从组织的安排,这样的信念让他坚定地走完了39年的工作之路。他觉得,这样的经历让自己的精神很富有。

浮躁的现实社会中

“吃亏是福是自己的调节剂”

1982年,时任县建设银行副行长的李沐清被调往丹阳棉纺织厂任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直至退休。现在不少熟知李沐清经历的人碰到他都会说:“老李,你真的吃亏的,要是没有调往丹棉,而是在银行退休,现在的日子肯定就会过得更好了。”起初李沐清都是一笑置之,可说的人渐渐多了起来,他的内心也有了波动,偶尔也会有“好像确实是这样”的想法,但这样的想法只是一瞬间,因为他只要想到以前的峥嵘岁月,他就觉得“至少还活着”这一点就足够了。

“我之所以这样认为主要是因为两点,第一,我是当时抗美援朝第一批报名的人,可却在身体检查时因为查出疝气而没有去成,后来得知好几个一起报名的人都没能活着回来,而我的几个同学也都牺牲在了战场,所以每次心里不平衡的时候我都会想,如果当时我去了,也很有可能就牺牲了,何谈现在的四世同堂,天伦之乐。第二,当时乡里一批18个干部,有的六七十岁就去世了,现在三分之二的人都不在了,而我今年90岁了,还有什么好去计较的。”李沐清说得云淡风轻,他说自己不抽烟、不喝酒、不赌博,生活过得去就行,“吃亏是福”,不需要斤斤计较,处处较劲。“我也从来没有后悔听从组织上的安排,没有组织,就没有现在的我。”

晚年的追求道路上

“文字寄托情感,书报伴我共度余生”

“这是我在建党90周年的时候自己写的一首诗,书法家颜景荣还特地用蝌蚪书帮我重写了一下。”指着挂在床头的几幅字画,李沐清额头上的皱纹瞬间舒展,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本来打算去装裱一下的,但年纪大了,出门也不方便,就自己用旧的挂历稍微装饰了一下。你看上面是‘庆祝建党90周年’,下面是我为此写的诗,旁边我挂了两幅画,一幅是竹子,一幅是高楼大厦,这也是有寓意的。竹子是祝愿国家风调雨顺,高楼大厦是祝愿国家繁荣昌盛。”说完,李沐清笑得更加乐呵了。

说起自己的晚年生活,李沐清说,看报纸、写诗是自己的两大爱好。虽然自己没怎么读过书,但工作之后直到现在,自己也一直抓紧学习,只想把错过的学习时光补回来。“以前是想学没得学,现在有时间、有条件了,更不能有的学不学了。”每天李沐清都会到社区的阅览室阅读当天的报纸,除了关心国家大事,本地的民生社会新闻和健康知识是他最感兴趣的。在李沐清家里,一幅《食物相克》的图被挂在很显眼的地方,李沐清说,老伴身体不好,需要照顾她,所以现在更加注重健康养生了。

“老朽今年九十岁,余年相伴书和报,丹报崛起益健康,切莫蹉跎寸光阴,风霜雨雪人生路,太平盛世人增寿。吃亏是福劝自己,一身荣辱迹平凡,生命运行顺自然,家庭和睦万事兴,人生最美晚霞红,伴我残月度晚年。”李沐清读着这首诗,仿佛讲述着自己的人生故事……在党的生日到来之际,李沐清想对年轻的党员们说:“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不搞不正之风,发扬党的优良传统!”

责任编辑:汤鹄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