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孩政策全面放开后,各种段子传遍社交平台,“生不生”也成了很多家庭讨论的话题。相较于“80后”、“90后”夫妻的冷静,“70后”妈妈在要不要生二胎问题上更加纠结。她们都到了不惑之年,而这个年龄层的婚姻往往也进入一个相对疲乏而稳定的时期,稍有风吹草动都会使之震荡,更别提多添一口人了,纠结点随之而来……
纠结点一:二孩能否拯救平淡的婚姻?
1973年生人的黄玉有着稳定的工作,每天两点一线的生活她早已熟悉得发腻。家中有一个上中学的女儿,由于一直和公婆同住,家务活和女儿的起居也不用黄玉烦心,她一度感觉回到家“没有自己的事”。她和丈夫的婚姻也变得平淡而陌生,有时候坐在偌大的房子里,自己变得可有可无。“二孩政策放开后,婆婆还主动和我聊到了这个话题,并暗示我再生一个,让我顿生存在感。”黄玉坦言,之前她也有这种想法,但有着自己的算盘:“都说坐月子可以带走一些病,让自己更健康,而我现在似乎雌性激素分泌不够,说不定再次怀孕可以让自己二次‘回春’呢!”
黄玉的想法其实代表了一部分“70后”女人的想法。李女士在纠结生不生二胎的时候也存有私心。她称,多年的婚姻生活已经让她和丈夫之间缺乏了激情,别说丈夫看自己感到陌生了,看着镜中黑黑瘦瘦的自己,粗糙的皮肤,连她都快不认识自己了。为了让丈夫重新看到她曾经白里透红的美,李女士也试着和丈夫商量生二胎的事。
然而,黄玉和李女士的计划都遭到了另一半的否定,他们的理由是:多大年纪了,还生什么生?看来,丈夫的冷漠和妻子的黯淡最基本的原因是感情保鲜没有做好,想借助二胎挽救平淡而陌生的婚姻,一开始就在唱“独角戏”,有没有戏还是一个问号。
纠结点二:二孩或解救夫妻的孤独感?
有调查显示,与“80后”、“90后”的自我比起来,“70后”家庭观念更重一些,特别是“70后”妈妈,她们大多数都希望家庭热闹,儿女绕膝。李霞也算是一个能干的女人,和丈夫双双从外地来丹阳打拼后,现在有房有车,生意也越做越大,家中的独女已经到外地上大学了,平日里只有她和丈夫两人在家,觉得有些孤独。
46岁的李霞工作时风风火火,和员工们打成一片,很是热闹,回到家和丈夫大眼对小眼,对比之下,倍感冷清。全面二孩政策一出来,李霞和丈夫突然来了精神。“我和丈夫都来自于农村,多少有些重男轻女的思想,以前工作太忙,没时间生,也生不起,现在国家都鼓励生了,觉得再生一个儿子就更好了。”李霞说道。
可是生孩子不是收快递,下单就能发货。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夫妻俩没能如愿。李霞看出了丈夫的失望,不过她也突然意识到,婚姻里的孤单也不是那么可怕,找到夫妻二人都感兴趣的事情做一做,也就不觉得孤单了。“孩子终究是要离开父母独立生活的,多生一个儿子又能怎样呢?我们只能接受和适应孤独。”李霞感悟,二孩或许不是解救夫妻孤独感的唯一出路。
纠结点三:为家庭体面生二孩值么?
吴女士在事业单位上班,丈夫是企业老总,家庭富裕,人前显贵。43岁的她看着朋友圈内流行晒“一对子女”,内心羡慕无比。用她的话来说,食物、别墅、豪车都不算啥,儿女双全才是最值得嘚瑟的事。“你看电视综艺节目里,生俩孩子的明星家庭都特别体面。”吴女士说道。
看着热情度持续高涨的吴女士,丈夫的回应则比较冷静,他分析称,40多岁的女性怀孕概率本就不高,即便顺利怀孕也是高龄产妇,生孩子很冒险的。主要是从健康、智力考虑。“万一生个不健康的宝宝,那后半辈子就全赔上了,不值当。”丈夫的话像一盆冷水,吴女士的热情度下降了一半。
就在吴女士犹豫的时候,18岁的女儿发话了:“我也想有个弟弟,就怕有代沟。再说,姐姐比弟弟大18岁,等他18岁了,我都成中年人了,他不成了我的累赘?”看着妈妈傻笑的样子,女儿进一步“恐吓”称,弟弟上大学的时候,父母都快70岁了,在这个拼爹的社会,试想一下,多可怕啊!
吴女士试想了一下长远的画面,确实有点尴尬,一方面她很疼爱自己的千金,另一方面又幻想着体面的家庭生活,纠结着生二胎到底值不值?
(张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