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村中的困难户到身家千万的鞋厂老板娘,她获赞无数。有人说,她变了,但也没变——
“农妇”倪娟英不忘初心,从“心”创业
第一眼看去,谁也不会将这位衣着朴素,精力充沛,嘴里一边嚼着东西一边笑着和村民打招呼的妇女与千万富翁划等号。可她每每和别人打招呼,大家都会亲切且恭敬地回一声:“老板娘好!”她就是陵口镇新陵村跃辉鞋厂的老板娘,她和丈夫经过20年的打拼,如今已经身家千万。时光变迁,财富不断变多,她却始终保持着最开始的为人和善、礼貌待人,依旧任何事都亲力亲为,朴素勤恳。
图为倪娟英接受记者采访
村民们眼中的她,是不忘初心的老板娘
近日,陵口镇新陵村居民陈先生寄来一封信,信的题目是:“赞一赞这位不忘初心的老板娘”。信中写道:“陵口镇新陵村有一位六十多岁的‘农妇’,从穿着上看来,她就是农村一个很平常的种地人。不追求奢侈生活,不穿金戴银,一身朴素甚至略有些土气的衣服干净利索……虽然与丈夫经过几十年打拼企业越发兴旺,家业千万以上,可是在村民心中依然是当年勤劳、善良的她。她就是我村跃辉鞋厂的老板娘倪娟英。”
记者从信中得知,当年倪娟英与丈夫倪洪元结婚时,可以说是村上最贫困的人家之一,然而夫妻俩从不向困难低头,勤劳干活、节俭生活,改革开放后她一边带着儿子四下劳作,操持家务,丈夫则四处筹措借钱开起了小作坊,从事陵口的传统产业——做鞋。倪娟英则在做完家务和其他活计后,帮着丈夫打下手。正是夫妻俩的勤劳肯干,并且善于为人处世,小作坊一天天壮大起来。
昨日,记者来到了新陵村,刚进村子询问,村民们便热心指路:“哦,娟英啊,就在那边的跃辉鞋厂。”为加深对倪娟英的了解,记者还专门询问了几位村民对她的印象,村民们纷纷告知,虽然是一个大企业的老板娘,但却一点也看不出倪娟英像老板娘的样子,不只是在装束上,更在为人处世上,几十年间一点没变,还是最初那个他们喜欢的“娟英”。
顺着村民们指的路,记者来到了倪娟英的鞋厂。
丈夫眼中的她,自身节俭对别人却大方
来到跃辉鞋厂,记者首先见到的是倪娟英的丈夫倪洪元,倪洪元告诉记者,妻子下午去医院看眼疾,正在回来的路上。倪洪元对妻子的评价是几十年一直都很节俭朴实。“一直到现在田里的活儿都是她自己亲力亲为,厂里员工100来人,食堂的碗筷她都亲自洗,家务几十年间一直都是她操持,这个家她的功劳不小。”倪洪元告诉记者,妻子常说勤俭是持家的法宝,不该花的钱她分文不花,该花的钱她却从不小气。
“我儿子是村委会书记,这几年,村上要修桥铺路,我就带头捐款,娟英都是在默默地支持,生活这么节俭的人,做好事上却从没阻拦过我。”倪洪元说,厂里工人们用过的包装绳,只要觉得还能使用的,不管多短,倪娟英都会一一拾起来。虽然平时很节俭,但只要遇到有村民需要帮助时,她会第一时间伸出援手。“前段时间,娟英又资助了一个困难家庭,这个家庭四个人,丈夫是盲人,两个儿子都患有不同程度的疾病,作为家里唯一的劳动力,60多岁的女主人一人担起照顾三人的担子,前几年,娟英知道了这个情况后,每年都去看他们。”
倪洪元还告诉记者,村里建老年活动室花费近20万,和妻子商量后,他们夫妻俩资助了6万元。“我们夫妻俩没什么文化,当年创业的时候,多亏了亲朋好友和村民们的支持,我们现在好起来了,不能忘了他们,做些好事也算是回报亲朋和村民们。”倪洪元说。
员工眼中的她,是最热情贴心的亲人
在倪娟英的鞋厂里,记者和一位名叫孙农先的职工聊了起来,孙农先告诉记者,因为认准了老板及老板娘的为人,他从之前的企业辞职到跃辉鞋厂,从建厂一直到现在已经18年。
说起对倪娟英的印象,孙农先说:“她就像是员工们的亲人,自己烧了什么好吃的,就会端给职工吃一点。特别是家里有小孩的职工,她更是每天嘘寒问暖,还吩咐食堂做一些小孩子喜欢吃的东西。”另外一名员工告诉记者,去年,她生小孩时,倪娟英带着儿媳妇买了很多补品到家里去看她,这让她很感动。她说:“我们都是外地来的,在老板娘这里工作,我们就像是在家一样,老板娘就是我们在丹阳最亲的人。”还有一些员工还告诉记者,倪娟英还充当了一些员工家庭的矛盾调解员,让一些有家庭小矛盾的员工夫妻变得更和睦。
当记者见到从医院回来的倪娟英时,确实有些惊诧,她完全不像一个企业的老板娘,反而和陈先生所描写的“农妇”形象极为贴切,倪娟英并不善于言辞,记者从和她一段聊天中总结出她的观点大致是:她认为自己是很普通的人,该做事的时候做事,该关心别人时关心别人,该节俭的要节俭,该花钱时就花钱……这些都是人之常理,不管外界的人和事怎么改变,自己坚持的东西是不能变的。
(国禹 李潇 文/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