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信”给父亲的小女孩“火”了,然而女儿和父亲却选择“低调”

核心提示: 8日下午,丹阳日报微信公众号发布了高考女孩“写给父亲的一封信”,9日,本报民生·最关注版也刊登了这篇报道。消息一经发出,引起了众多市民及微友的关注。截至9日下午两点,丹阳日报微信端浏览量已经超过两万人次,并有很多人点赞、评论、转载。

本报讯 8日下午,丹阳日报微信公众号发布了高考女孩“写给父亲的一封信”,9日,本报民生·最关注版也刊登了这篇报道。消息一经发出,引起了众多市民及微友的关注。截至9日下午两点,丹阳日报微信端浏览量已经超过两万人次,并有很多人点赞、评论、转载。

8日下午,这条消息在丹阳日报微信公众号上推出后,半小时之内就有6000余人点击阅读,数百人点赞,众人纷纷转发。“很感动,为懂事而又体谅父母的孩子点赞,这其实也是一份优秀的‘答卷’!”微友雨后阳光评论。“在人生的考场上,小姑娘已经交出了一份出彩的答卷。”微友龙潜深渊评论。在众多的评论中,记者看到,很多人对这位懂事女孩掩藏不住内心的喜爱,赞扬女孩“懂事”、“好姑娘”、“贴心小棉袄”、“闺女棒棒的、给你点赞”、“孩子,我给你满分”、“此生有女如斯,足矣!”……还有微友评论:“看看人家的孩子,再看看自家的孩子,我沉默了。”也有如微友“老唐”的理性评论:“这样懂事的孩子让人欣慰,即使没考好,相信以后的人生路也会有所作为……”

昨日,记者再次联系了王先生,希望能在高考结束后继续关注他的女儿,但被王先生婉言拒绝了。他说,女儿的这份孝心让自己感动,首先非常感谢社会人士对女儿的褒奖,但毕竟孩子还小,他本人包括自己的女儿都不希望因为一个小小的举动而引起太多的关注。

(李潇)

懂事的孩子是教育出来的

当今社会,孩子叛逆、和父母顶嘴、给父母惹祸、任何事情都需要父母包办的情况不在少数,特别是独生子女,一家六个甚至更多长辈都将所有的爱倾注在一个孩子身上,某种程度上,溺爱已是一种“很平常的爱”。记者的一个朋友告知,他的孩子十岁就要手机、电脑等,17岁就向他要汽车等,不达目的有时还会离家出走,甚至有时候咬父母、打父母,这让他很烦恼。看了女孩写给父亲的“信”后,这位朋友感叹,他要是也有这么一个懂事的孩子就好了!

懂得人生疾苦、学会互相体谅、尊重长辈、孝敬父母等是每个人都需要学会的人生基础课程,其实给父亲写“信”的女孩只是不想打扰父亲休息,顺便帮父亲煮了两个粽子,自己去学校参加复习,做了人生的基础课而已。当然,生活的感动多半是因为一些小事,但因为现在太多的孩子连最细小之事也做不到,这次女孩的举动便成了“物以稀为贵”了。

孩子是一面镜子,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射出他们有怎样的生活环境,排除一些性格因素,孩子平日的所作所为与父母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所以那些觉得自家孩子“不懂事”的家长,是否也可以略作反思,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是不是存在一定问题?因为,只有良好的教育才能造就懂事的孩子。

(李潇)

 

责任编辑:张钰婷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