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2008年,江苏省高考改革新方案出台。其最为突出的特点有两个:一是只有语、数、外的成绩计入总分;二是其他科目的成绩以等级划分,其中必修课的成绩作为填报志愿的门槛,选修课的成绩则作为填报各个批次大学的门槛。此方案一出,随即引来了广泛的社会争议。人们在控诉其不公时常举的一个极端例子是:一个考生,即使语、数、外和其中的一门选修课全是满分,只要另外一门选修课距离B的起始分差一分,他也无法进入一般本科的招生视野……
残酷的“时势” 拼搏的考生
“记得当年新课改出来后,从我们这些学生到授课老师,整个高三基本上都懵了。”回想起当年高考,眼下即将做妈妈的“女同学”盛怡感慨万千。“一晃已经快十年过去了,虽然自己高考那会儿的很多事都不记得了,但还是感觉一切都仿佛发生在昨天一般。”高中毕业于我市吕叔湘中学的盛怡告诉记者,自己是2008年参加的高考,也是新“课改”的第一年。“我记得当时大家都挺绝望的,老师们也表示他们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课改,而且作为考生,我们基本上不能指望复考,因为下一届的课本和我们就不一样了。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破釜沉舟的背水一战吧。”盛怡说道。
“虽然新课改在当时就饱受争议,但对我们这些考生来说,无论‘游戏规则’怎么改变,只要是同一张试卷,那考试终究是公平的,我们改变不了规则,能改变的只有自己。只有加倍努力,让自己变强,才能不惧怕何种形式的考试。”盛怡表示,当时几乎没什么同学在怨天尤人,作为考生,大家都很清楚,想再多也没用,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最后才能收获令自己满意的结果。“我记得当年一些年级上的尖子生因为选修课失手了,实在是很可惜。”
校服上贴着国旗的考生……
“2008年对我们来说都是难忘的一年,是充满着伤痛和荣耀的一年。”盛怡说,“那一年,不仅有让所有国人感到自豪的北京奥运会,还发生了令人难以忘记的汶川大地震。”盛怡表示,在距离高考前不到一个月的5月12日,汶川发生了惨烈的地震。“当时学校里举行了降半旗的仪式,大家都沉浸在悲伤之中。我记得当时一位历史老师有些激动地说,虽然汶川地震让人难过,但看到国人在灾难面前众志成城,心连着心,那强烈的民族感让他感到无比欣慰和感动。”盛怡说,“这种感情当时也深深感染了我们这些毕业生。我记得当时学校附近小店里的国旗贴纸都销售一空,大家都买了贴在校服上。在我们高考前去看考场的时候,我注意到很多男生女生的校服上都贴着鲜艳的国旗贴纸。”
眼下寒窗十年的考生们正在全力踢出他们的“临门一脚”,盛怡也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为他们发声“加油”。“作为高考考生,最重要的实际上是心态,考试中,看到卷子,如果难度大,不要急,你难别人也难,如果容易,不要麻痹,更要避免那些低级失误。考一门就丢一门,千万不要去想之前的,也不要和别人去讨论上一场的试题,这些都没什么意义,沉着应战,发挥出自己的实力就行。学弟学妹们都要加油!”
(马骏 文/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