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的复习资料
幸福的一家三口
说起自己2002年的高考,80后市民聂旭辉直言,他们属于考试科目最多,最“苦逼”的一届高考生。“在上高二的时候,得知我们这一届高考是‘3+大综合’模式,当时我们全体同学都懵了。”聂旭辉说。“3+大综合”模式,即是除了语文、数学、英语3门科目外,考生要做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6科的大综合试卷,语数外每门各150分,其余六门大综合共300分。不过“3+大综合”模式在江苏只实行了1年,当时被师生称为“奇葩”,在江苏高考史上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因为9门科目对于考生来说实在是一个太大的负担,没有人能承受。“想想都可怕,9门课都要学,都要考,还让不让人活了!”,聂旭日回忆说当时很多同学都有这种感慨。
“不要小看我的课,错个选择题就要扣6-8分!”
“不要小看我的课,错一个选择题就要扣6-8分!”在聂旭辉的记忆中,当时除语数外三门主课外的其他6门大综合的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这个。
“其实,高二刚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体会还不是很深,最多也就是嘴上埋怨两句了事,心里却并没有太多的负担。毕竟不管高考采取什么模式,对于同届的考生来说,都是平等的。但是,当我们进入高三复习阶段后,才真正感受到‘3+大综合’模式给我们带来的压力有多大。”聂旭辉对记者说,“可以想象一下,在高三复习阶段,每天都有9位任课老师在你耳边不停地提醒,每天都有做不完的9门功课,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在这种高度紧张的氛围下,聂旭辉他们的生活剩下的就只有背书、做试卷、整理错题。在聂旭辉的回忆中,整个高三,尤其是高三下学期,每天9门学科的老师都是“轰炸式”散发练习卷,有时感觉老师很神奇,总能搞到各种各样的不重复的试卷,感觉所有的过程都程序化了,就是下课做试卷、上课讲试卷、课后再整理错题,一直没有尽头地重复着。“高三下学期,有些同学甚至对大综合里的个别课程选择性地放弃了,他们经常放弃做某一门副课的作业,或者干脆直接抄抄,毕竟每个人精力有限,出现这种情况也是在所难免!”聂旭辉说。
“一个月等一节,体育课让我们兴奋不已!”
因为高考有9门课程,所以当时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感觉时间永远不够,进入高三后,根本就没有什么班会、体育课的说法,这些课毫无疑问都被各科老师所占用。高三复习阶段,大测验小测验可以说是天天都有。昨天的政治测试不理想,今天的班会课就会被政治老师占用;今天的化学测试不理想,明天的体育课肯定就会被化学老师占用……
“当时,我们班主任对我们还不错,高三时,基本能保证我们一个月有一节体育课,而有些班级甚至是整个高三都捞不到一节体育课。”说到这时,聂旭辉不禁露出笑容,“每次上体育课,我们都相当地兴奋,打篮球的打篮球,打乒乓的打乒乓,大家都在操场上尽情地发泄着。当然,我们班也有一些同学体育课时不出去玩,而是选择在教室写作业或是看书。”
“整整一年的题海战术还真换回了逐渐顺畅的‘下笔如有神’。那年高三,是我人生中最专注和努力的一段时间了。其实,现在想想,虽然确实是很苦很苦,但是当时对每一门课的付出,并非没有回报。‘3+大综合’让我对各种知识都有一些了解,而我现在,做的是外贸工作,在与国外客户天南海北的聊天时,这些知识能让我在跟客户的聊天中很容易地找到共同话题。”聂旭辉说。
(茅猛科 文/摄)
关于高考,每个人的记忆都是独一无二的,只要经历过,就能说出不一样的感受。2017年高考,本报邀您一起来说说“高考的故事”。
分享热线:86983119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