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那个冬天,高考改变了我的人生

核心提示: 又是一年高考时。自1977年恢复高考,40年来,高考在变与不变之间一路前行。不同的时代背景,不同的高考故事,相同的是对梦想的奋力拼搏。时至今日,几代人的容颜已经改变,高考也在亿万人心中打下深深的烙印。关于高考,每个人的记忆都是独一无二的,只要经历过,就能说出不一样的感受。2017年高考,本报邀您一起来说说“高考的故事”。 

o_1bhu20guj46f1v3rqf61s5n1n1hh

图(右)为恽汝成老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编前  

又是一年高考时。自1977年恢复高考,40年来,高考在变与不变之间一路前行。不同的时代背景,不同的高考故事,相同的是对梦想的奋力拼搏。时至今日,几代人的容颜已经改变,高考也在亿万人心中打下深深的烙印。关于高考,每个人的记忆都是独一无二的,只要经历过,就能说出不一样的感受。2017年高考,本报邀您一起来说说“高考的故事”。    

分享热线:86983119

今年63岁的恽汝成老师,一生奉献给了教育事业,退休后的他一边乐享天伦,一边做着自己喜欢做的公益事业,充实而满足。回顾自己的过去,他对高考有着特别的感情,因为借助1977年恢复高考的机会,他才迎来了命运的转折,有了自己的事业并组建了幸福的家庭。“那时候家里穷,根本找不到出路,是高考让我有了上大学的机会,顺利得到了饭碗。”恽老师说道。

下乡吃苦三年

推荐上大学成泡影

打开记忆匣子,恽老师想起了自己梦想上大学的日子。“1972年二月,18岁的我从访仙中学高中毕业了,当时大学也不招生,我也不知道怎样可以上大学。”恽老师回忆称,年轻的他自认为通过艰苦锻炼,就能被推荐上大学,于是满怀热情回到生产队投入抓革命促生产,参加农业学大寨的伟大运动。“冬天,赤脚踩冰挖河泥;夏天,汗流浃背挑粪肥,平时又是青年突击队,哪里需要就到哪里。”恽老师说,他就这么在乡下吃了三年的苦,最后当上了生产队副队长,大队团支部书记,终于等来了“推荐上大学”的机会。

在准备政审材料的日子里,恽老师多次梦见自己已然坐进了大学的教室里。可惜,事与愿违。1975年八月,就在名单公布的当天,他的大学梦成了泡影。“我把名单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连看了三遍也不见我的名字。”失望的恽老师后来又为推荐名额奔波了一段时间,终究无果,上大学的梦想成了他的妄想。

经历初试复试

高考圆我大学梦想

本以为这辈子与大学无缘的恽老师,在1977年10月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自愿报名,统一考试,组织审查,择优录取”的大学招生政策传到恽老师耳朵里的时候,他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谁都可以报名参加考试,只要谁的成绩好谁就可以上大学,真的吗?”这是当年恽老师常问的一句话,“从1966年到1977年,大学没有真正通过考试招过学生,一年又一年的高中毕业生,全国累计近八千万人,我所在的访仙公社,符合条件的也有三四千人,几乎每一户都有报考对象,真正牵动了家家户户每一个人的心。”恽老师感慨道。

有了报名资格,如何备考又成了问题。恽老师回忆称,恢复高考的第一年,没有考试范围,也没有复习提纲,连一本复习用书都没有。到底考什么?谁也不知道。还分初试和复试,这下吓跑了一半想要报名的人。陷入两难境地的恽老师最后没有放弃,而且成功通过初试,取得复试资格。“复试时语文试卷的命题作文我都记得,题目是《苦战》。”恽老师说,就凭着《苦战》这篇作文,加上自己苦战的经历,终于参加了1977年的高考。

准备准考证的时候,还有一段小插曲,常被恽老师津津乐道:“当时报名的人很多,访仙镇有几百人参加,办理准考证要贴照片,三天之内必须办好。这下忙坏了访仙镇照相馆的蒋师傅,他家父子兄妹齐上阵,这才把照片都拍好。”恽老师说,他难忘那个拍照的场景,在访仙中学一排教室的墙壁上挂了块背景布,太阳光线照射着,老式照相机咔咔咔不停地闪着,就像照亮梦想一样。“三天后,我们一看照片,一个个都拍得黑不溜秋、胡子拉渣、蓬头垢面,贴在准考证上,俨然成了劳教人员。”恽老师笑着说道。

1977年寒冬,23岁的恽汝成带着准考证进入了高考考场,顺利考入了镇江地区第一师范(丹阳师范),成为了一名大学生。之后,他的人生路从此改变,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一个贫困的农村小伙子从此有了饭碗,而且他在教师岗位中一干就是一辈子。

高考助我圆梦

我助更多人参加高考

顺利当上教师后的恽老师,还在工作的学校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如今,四十年过去了,当他和老伴双双退休享受天伦的时候,他们想到了更多因家庭贫困无法继续学习,无缘高考的孩子们。“旧时代,高考给了我改变命运的机会,到了新时代,高考制度已经日趋完善,我们不能再让孩子们因为种种原因而错过高考,也要让高考改变他们的命运。”恽老师说,带着这样的信念,他和老伴以及以前教过的学生们一起创办了“玉汝于成助学社”。

如今,“玉汝于成助学社”已经成功帮扶了252位贫困学子,越来越多的孩子有了继续学习,改变命运的机会。作为助学社的负责人,同时也作为1977年恢复高考后第一届考生,恽老师祝所有参加高考的孩子们,能把握好机遇,考出佳绩,实现理想。

(张敏 文/摄)

责任编辑:张钰婷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