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杂谈

核心提示: 端午节过后,一年中最重要的农活——插秧就要开始了,所以端午节吃得好些就有秣马厉兵迎接大忙的意思。

端午杂谈

■ 鞠万和

端午节过后,一年中最重要的农活——插秧就要开始了,所以端午节吃得好些就有秣马厉兵迎接大忙的意思。我们九里还有这样一句俗语:“吃过端午粽,才把寒衣送。”意思就是端午节过后,夏天真正来了,冬天穿的寒衣要收拾储藏起来了。但是又有一句俗语叫做“端午一过,药店红火”。就是夏天到了,传染病多了,还有些人因吃粽子伤了脾胃,所以药店生意热火起来了。

谈到端午节免不了要谈到吃粽子。我们这里裹粽子的芦叶从前都是有人从长江边上芦滩上打来贩卖的。那里的芦叶特别大而阔,打芦叶的人要站在水中。解放后,因为有吸血虫感染,禁止打了,现在的粽叶都是就地取材。我们这里裹粽子一直是裹小脚形,糯米装进去,要用筷子将米捣实,吃起来讲究硬实,一口咬下去,要听到“嚓”的声音才是裹得最好的粽子。一般糯米里都放些赤豆,也有少数人家放红枣红烧肉的。煮粽子必须放鸡蛋同煮,粽子锅里煮的鸡蛋特别香。

在那粮食紧张的年头,饭也没得吃,哪来糯米裹粽子?为了不辜负这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家庭主妇们都开动脑筋,一种是将元大麦在石臼里舂去皮,浸泡以后用来裹粽子,这叫大麦仁仁粽子。这种粽子吃起来有些香,但是很难消化,甚至吃进去什么样子,拉出来还是什么样子。还有用大麦料见裹粽子,大麦料见里掺些蚕豆瓣,味道哪会好,度度饥而已。

端午节前,九里季子庙的道士崇福寺的和尚给各家各户送端午符。崇福寺送的符是木版印的,八开张大小的白纸,印的是胡子拉碴的钟馗拿着宝剑,周围是五毒——蜈蚣、蝎子、蛇、壁虎、蟾蜍。符折叠起来里面放着三包雄黄三包香料。季子庙送的符是毛笔画的,也是八开张白纸,这毛笔画的符只十几笔,笔力遒劲活泼,内容也是画的钟馗,一条腿弓着,一条腿向后翘着,一只手举过头顶拿着一支笔,两只眼睛是两个圆墨点,又圆又大。画的顶上还盖着一个红印,印文是“嘉贤庙镇邪之宝”。季子庙画这钟馗的原来是一个姓马的道士,因为年年画,每年要画几百上千张,所以画功练到家了。

季子庙送的符里也有雄黄香料,都是在中药铺里订购的。香料的原料主要是白芷,考究的也放些公丁香。和尚道士暗地里也在竞争,比谁家的更香。和尚道士的符并不是白送的,端午节过后他们会挑着箩筐挨家收粽子。斋僧布道是我国一贯的风俗,所以每家有都会给。这符并不是光送九里一个村,周围十里范围内的村子都送。所以过一个端午节,和尚道士收的粽子一时吃不了,他们就用线将粽子勒成一片一片的,用芦席摊在太阳下晒,晒成粽子干,一年吃到头。

我们九里的风俗,过清明节门上插柳枝,过端年节门上一边插艾条,一边插菖蒲。人们说艾条是钟馗的马鞭子,菖蒲是钟馗的剑,邪神恶鬼就不敢进门了,实际上这两样都有强烈的气味,可以驱虫。和尚道士送来的香料,女孩子做个小布袋,将香料装进去,挂在身上。雄黄泡在酒里,大人用来在男孩子额上画个“王”字,并在床底下墙根处洒些,可以避邪。

责任编辑:张钰婷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