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医疗服务站 义务服务众居民

核心提示: 2014年,市人民医院在全市率先成立江南人家社区医疗服务站,由驻区党员定期为居民提供医疗服务,将医疗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受到了广大居民的赞许。

 

居民排队免费检测骨密度

护士指导居民急救

现场讲解急救知识

上门义务服务行动不便的居民

2014年,市人民医院在全市率先成立江南人家社区医疗服务站,由驻区党员定期为居民提供医疗服务,将医疗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受到了广大居民的赞许。

今年,该院将“驻区党员医疗服务站”升级为社区“党员服务驿站”,由全院党员干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为了能更好地服务居民,医院党委以群众最需要、最迫切、最盼望的服务为目标,前期走进居民家中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居民服务需求,根据反馈的信息,医院派出多个科室的专家坐诊社区,给社区居民带去全方位的精准服务。

专家坐镇,社区来了“移动的门诊”

13日上午,江南人家社区居委会里人声鼎沸,社区的一百余位居民早早地就来到了这里,因为当天有来自人民医院8个科室的专家到社区开展“红十字博爱周”大型义诊活动,还有急救中心、重症监护病房以及伤口造口的护士也将进行急救技能培训和创口护理知识指导。

“大家一定要记住,如果发现有人昏倒,立刻上去拍打他的肩膀,大声呼唤,如果没有反应就现场呼救寻求其他人的帮助,并立即拨打120,在等待救护车的过程中先进行急救。”上午八点半,江南人家社区居委会的会议室里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急救技能培训,人民医院ICU的护士长盛洁和急诊科护士长何嫦娥为居民讲解演示如何急救,吸引了不少居民上台体验。

培训完后,市人民医院8个专科的专家又为居民免费坐诊。“根据前期问卷调查的结果,此次我们派出呼吸科、骨科、内分泌科、心内科、消化科等八个专科的专家到社区开展义诊活动,免费提供测血压、骨密度检测等服务。”市人民医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除了急救技能培训和“红十字博爱周”大型义诊活动以外,市人民医院的伤口造口专科护士张琴慧还走进居民家中,为长期卧床的患者提供家庭护理指导服务,为生褥疮的老人进行伤口处理等。

居民需求,希望多开展义诊活动

“我老伴的身体最近越来越不好了,还会突然晕倒,我今天专门来学习急救知识,万一哪天真的有需要还能应急。”居民何阿姨告诉记者,她还专门带着老伴到居委会来测量血压,寻医问诊。“我觉得把专家请到社区来坐诊这种方式很好,因为现在社区老人很多,大多行动不便,并且很多人身体上有一些小毛病,也不乐意去医院排队挂号就诊,所以能有医生到社区来义诊,进行简单的体检,对社区的老人来说很有意义。”

今年63岁的彭荣仙住在江南人家50幢,听说市人民医院进社区义诊,她早早地就来了。“以前我也参加过人民医院和社区联合举办的活动,听过相关急救课程,进行了免费的体检,但今天免费测量骨密度还是第一次,我觉得测量骨密度对老年人来说意义重大。”彭荣仙告诉记者,老人上了年纪之后,很容易骨质疏松,骨密度测量之后,可以现场请骨科的医生给他们一些饮食和保健方面的建议,义诊服务为居民们带来了很多的方便和实惠。

医疗服务,可否在社区普遍实行

近年来,医疗服务一直很受关注,而因为社区内老人较多,医疗服务更受重视。记者从多个社区了解到,近年来,也有不少社区和相关医院合作,每月义诊,内容大概为测量血压、血糖等简单的体检。

“老人的老年病较多,且病情变化快,再加上行动不便,所以很希望在家门口就有医疗服务,这样能减轻老人们的舟车劳顿、排队取号就诊等很多辛苦。”大定船社区居民王女士告诉记者,这几年,她们社区每个月都会有华山医院的医生前来进行义诊,可以测量血压、血糖等,但是她希望义诊的服务项目可以更新升级,让老人在家门口就能看病。

江南人家社区“党员服务驿站”义诊的项目较多,居民们纷纷竖起大拇指赞扬。很多居民也希望,社区医疗服务能在所有社区内全面推广,服务的项目能更加丰富。

记者认为,居民身体素质的提升不仅仅看医疗条件是否先进,也要看医疗服务是否周到,而对于社区医疗服务来说,首先要了解社区居民的基本情况,包括社区住户数、服务人口年龄构成比、发病率等,进而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调查与分析,了解其人口发展、死亡和疾病谱变化、人均年医药费用,然后建立社区和个人健康档案,所有社区居民都进行健康归档,如此,再进行健康服务的工作时就会顺利很多。作为为民服务的医院,在了解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前提下,也可以在社区设立服务站,居民小病小痛即可在家门口就诊,而如果病情严重的,还能通过服务站与医院联系,便于及时就诊。

当然,这项工作不能一蹴而就,也不是一两个部门所能完成的,需要多个职能部门联合医院、社区以及社区居民的大力配合。(孙红娟 田辉康 李潇/文 溢真/摄)

责任编辑:王渊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