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飘香农家院

丹北六旬老人自办书画展

核心提示: 说起书画,大家可能都会和文人墨客、高雅艺术联系在一起,可是在我市乡村却有位六旬老人自己办起了草根书画院,而且办得很红火,引得村民和周边书画爱好者纷纷前来欣赏。

说起书画,大家可能都会和文人墨客、高雅艺术联系在一起,可是在我市乡村却有位六旬老人自己办起了草根书画院,而且办得很红火,引得村民和周边书画爱好者纷纷前来欣赏。

近日,记者慕名来到丹北镇滨江村,走进一户农家院,“快乐园”三个醒目的大字映入眼帘。走进书画院,一间简易的书画展厅里好不热闹,几位村民正饶有兴趣地欣赏着墙上挂着的书画作品。

见有人来访,村民中走出一位男子,他就是书画院创始人陈友林。只见他身穿淡色中山装,一副学者派头,很难和“农民”联系起来。这一天,他在书画院里办了一个交流会,邀请了当地书画协会成员与村里一些书画爱好者,来此交流书画创作艺术。作品展览室里,挂着数十幅作品,有书、有画,人们边欣赏边点评,浓浓的墨香润染着每一个人。

陈友林告诉记者,自己是一个地道的农民,虽然从小家庭条件不是很好,但他对书画却是情有独钟。“家里兄妹6个,我是老大,所以早早地就步入社会谋生计了。”今年66岁的陈老在16岁时开始学习制篾这门手艺,19岁外出打工,后来回到家乡做灯具。经过苦心经营,陈老在积累一定积蓄的同时也拥有了丰富的人生阅历。可无论干什么,他始终不忘书画爱好。闲暇之余,就去翻阅书画书籍,听书画协会的专家讲授书画知识,自己再写上几笔。每到年关,义务为村民写春联成为他最快乐的事。只是随着近些年厂里的效益下滑和自己年龄的增长,沉寂在心底的那份书画情愈加热烈。认真思虑了一番后,陈老决定放下工作,把所有心思投入到书画爱好上,圆了自己的书画梦。“我不是科班出身,也没有专门拜过师学过艺,就是平时喜欢在家写写画画,天生爱热闹,所以过了段时间后就发觉这种孤芳自赏式的画画太枯燥,也不利于技艺的提高,于是就产生了自办一个农民书画院的想法。”陈老说,现在生活好了,人就要寻求精神寄托,为自己喜欢的事情而努力,这样的人生才有质量。

于是,敢想敢做的陈老在下定决心后便开始不断收集书画,扩大展示场地,用了五到六年的时间,投入近70万元,筹办了农民书画院,现在改名为“快乐园”。

与其他书画院不同,陈友林的书画院里的作品不是以出售为目的,只要邻里乡亲们有要求,大部分书画作品都是免费赠送,用陈友林的话说,索者舒心,送者也高兴。但对于陈老的这种想法,家人和朋友在最初却不以为然,认为他放着舒坦日子不过,年过六十还瞎折腾“搞艺术”。“一开始我就跟老陈讲,书画从古至今都是有钱人的爱好,咱们农民办书画院不容易。后来又跟他讲过几次,他还是坚持要办书画院,把自己的养老钱也投了进去,坚持到现在,这点也让我蛮感动的。”村民左福生说道。

如今,看着自己已经有点规模的书画院,陈友林心里充满了自豪感。他告诉记者,他还有一个更大的想法,就是为附近的村民和书法爱好者,提供一个舒适干净的文化乐园,“一直有这个梦想,想在我们的农村做一些对家庭、对朋友、对地方有益的事情,希望可以将快乐园一步步扩大并丰富,打造成一个多元化的文化乐园,让村里不论年老的、年轻的村民都可以在这样一个干净舒适的环境下休闲一把”。(束丽娜 文/摄)

责任编辑:王渊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