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当年走邮路

核心提示: 1958年人民公社化以后,为了适应上级村村通邮路、村村通广播的要求,我被征召成为一名邮递员。当年,人称“跑信”的。

■陈锡龙/口述 王柏坤/整理

1958年人民公社化以后,为了适应上级村村通邮路、村村通广播的要求,我被征召成为一名邮递员。当年,人称“跑信”的。开始的工作很轻松,每人负责两个连(即后来的大队)的投递工作,还有3元钱工资(后来又增加到5元),我真是太高兴了。期间不断有人退出,我就将他们分内的工作都兼了,在后来的邮政系统精简、整顿工作中,我又作为界牌地区唯一的一位邮递员被留了下来。点点往事,历历在目。

由于界牌当年没有公路,界牌整个地区对外的邮政通讯地址都是常州孟河北门外某某自然村。解放前和解放初,界牌人有信件或电报都是由孟河的邮递员直接投送。往外寄信则有黑木桥、界牌街、大成桥等邮政代办所(只负责收信,不管投递)先收下来,再由孟河的投递员拿走。

五十年代中期,木桥设了邮电局,由部队转业军人张少祥同志任邮运员,每天两次往返孟河邮电局。天不亮就要往孟河赶,将前一天收的邮件送到孟河邮电局,让孟河的早班车带到常州,顺便将报纸带回来,下午还要赶到孟河邮电局,将当天到的邮包拿回来。1958年,邮电局从木桥搬迁到大成桥,到孟河的路更远了。后来,张少祥老了,一天两次跑孟河实在吃不消了。大概在六十年代末,我们局领导向丹阳局反映,丹阳局就向南京局打报告,要求将新桥、界牌地区的邮包不从孟河走,改发高桥,到高桥的路要比到孟河远很多。那时张少祥是邮运员,我和另一个叫康达柱的是邮递员,领导找我们谈话,张少祥老了,运不动了,要求我们两个年轻人将运输任务兼起来。每人轮半个月。

从此以后的几乎每一天,我们俩每天早晨六点十分就等高桥的班车,将邮包带下来,天不亮就要出发,保证在六点十分前到高桥车站去接,如果去迟了,客车会将邮包带回丹阳,那纰漏就大了。后来,邮电局有自行车了,晴天我们可以用自行车去驮邮包。下雨天就麻烦了,土路,自行车根本走不了,只好用扁担挑。邮包轻的七八十斤,重的时候一百几十斤,脚下泥泞难行,还不时打滑,咬牙坚持到家,已是浑身上下、里外全湿透了……同样是军人出身的局长吕广义体会到我们的艰辛,非常同情我们。有一次连续阴雨,吕广义局长主动提出来说:“锡龙,今天我到木桥去接你一段。”到了木桥,局长果然早早地等在那里了,我内心非常感动。下雨天,我们一般都是远离沟岸走大路,怕滑在沟里无人知晓。那天由于有两个人,安全系数高,局长就提议从圩中水沟岸边抄近路。走了不到200米,局长就摔了一个大跟头。可能是军人出身性格豪爽吧,跌倒了还没有来得及爬,就将手中的扁担扔出老远,口中骂着:“去你妈的邮包,这个鬼东西。”爬起来以后,又从我手中夺过扁担,坚持让他继续挑。走了一段,局长诚恳地对我说:“陈锡龙同志,刚才我那是气话,千万别对别人提起,邮包中的报纸上有毛主席语录,那可是反革命事件。”

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我的投递工作全靠两条腿走遍全界牌。康家埭小学的校长徐恒忠对我说:“锡龙,不要怕苦,要坚持下去,坚持就是胜利。”七十年代初,局里虽然购买了自行车,但雨雪天还是要靠两条腿。我们投递员有句行话叫“不怕天冷天热,就怕下雨下雪”。特别是冬天,雨雪天的土路开冻化烊以后,用寸步难行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像磨盘一样的泥土粘在鞋子上,怎么甩都甩不下来,走几步就要蹲下身子,用事先准备好的小棒子将粘在鞋子上的泥土刮掉。背一个不太轻的邮包,手中捧着脱下来的棉衣棉裤,浑身没有一处不是大汗淋漓。到了下午四点钟左右,路是好走了,可即使穿上棉衣棉裤,出汗的身子还是冻得瑟瑟发抖。那时,基本上每天都要到天黑才可以进家门,如果遇到更恶劣的天气,不到深黄昏是进不了家门的。还好,那时的加急电报不需要我投送,局里临时找人连夜送上门,并由主家支付0.12元工资。

记得有一次出门背的邮包特别重,路也特别泥泞难行,到南三圩埭的对面岸上时已近中午,这一天肚子也特别饿。南三圩埭一户村民有一张汇款单,要特地送进去再原路返回,一来一去要接近一公里。实在走不动了,就扯着嗓子叫这户人家来拿一下。人虽然来了,可人家不乐意:“吵什么吵,你不会送进去!”当时心里挺委屈的,可是回家细想,对照局里的安全、准确、迅速、方便的八字方针,我这一喊,既暴露了人家的信息,又不方便群众。事后我碰到这位同志的一个亲戚,向他解释了我们局里的八字方针和要求,并说明当天本人的实际情况,请他代我向他的亲戚道歉。结果那位同志理解了我的苦衷,反过来主动向我打招呼:“以后遇到不能骑自行车的天气,你就在对面喊一下我的名字,我就知道过来拿了,省得你辛苦。”

除了完成正常的投递任务,我还自加压力,那时的《江苏农业科技报》,按时节向农民介绍科学种地的知识,指导农民科学种地,每月0.12元一份。立新大队工业发达,我就向立新大队详细推荐《江苏农业科技报》。陆正明书记满口答应,每户一份。不过我和陆书记讲好,只能送到每个生产队长家中。之后,其他各大队也陆续少量订阅了《江苏农业科技报》。

我的辛勤工作没有白费,引起党和领导的高度重视,丹阳、镇江邮电局先后多次派员对我进行“考察”:先是到各大队、各邮件接收点、户进行走访,还派人从早晨出门到天黑进门全程陪同,考察我的投递业务能力和行业品行,最后给了我莫大的荣誉——先后得到省局、丹阳局、丹阳县政府、工会的多次表彰,并参加了省邮电局召开的表彰大会。

责任编辑:王渊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