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个因素催生“宅童”一族,众家长犯愁

电子产品普及、缺少玩伴、游乐场地少、户外隐患多……

核心提示: 在当前信息化的社会下,高科技的电子产品不可避免地渗透到了儿童的生活中,甚至占据了部分孩子大量的生活时间。

专家:家长应鼓励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培养孩子兴趣爱好

在当前信息化的社会下,高科技的电子产品不可避免地渗透到了儿童的生活中,甚至占据了部分孩子大量的生活时间。近日,记者进行了走访和调查,发现大部分家长都有这样的困扰,称孩子每天参与户外活动的时间非常少,而平均每天在电脑、电视等电子产品上花费的时间却相当多。也因此,造成了孩子缺乏锻炼,体质变差;不与外界接触,性格变得孤僻等,“宅童”现象令人担忧。对此,专家建议,家长应该优化儿童的业余时间,多让孩子参加一些实践活动,减少与电子产品接触的时间。

贺丽华

现象

孩子因迷上电子产品多成了“宅童”

“我们的童年大多是和小伙伴们一起游戏玩乐,而现在的孩子几乎都是和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作伴。”家住金鼎城市花园的刘先生在谈及自己孩子眼下的生活状态时一脸无奈地说道,他的女儿才上小学二年级,平时除了上学,其余大部分时间会待在家中玩手机或者平板电脑。尤其是玩游戏时,经常是任刘先生怎么叫,孩子都是“充耳不闻”,直到刘先生将手机没收,才被迫停下来。

两周岁宝宝的父亲马先生也有同样的烦恼。他告诉记者,别看他的孩子年龄还这么小,玩起电子产品来可一点也不含糊。“我觉得孩子玩得比大人都溜,有的时候老人不会玩,孩子还抢着教老人。”马先生哭笑不得地说道,因为他的工作比较忙,所以平时都是爷爷奶奶照看孩子。而老人比较宠爱孩子,有时候孩子不停吵闹,或者为了让孩子听话,他们宁愿让孩子待在家中玩平板电脑或者看电视。马先生说,他也想带着孩子多到户外走动走动,可是孩子却不怎么愿意,他非常担心这样会对孩子不好,视力等各方面肯定会有影响。

记者采访发现,因为长期玩电子产品,不少学生从小学甚至是幼儿园就戴上了眼镜。除此之外,由于长期宅在家中,活动较少,不少孩子的体质也越来越差。

追因

玩伴少、场地少、隐患多造成“宅童”现象

采访中,不少家长认为孩子之所以容易迷上电子产品成为“宅童”,也和现在的外部环境有关。在家长陈先生看来,孩子缺少玩伴就是一个重要原因。他告诉记者,他的女儿现在上小学三年级,陈先生非常希望孩子能多出去玩玩,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只要到了周末,他都会抽出时间,带上母亲和孩子到附近的景点玩耍。可是平时孩子放学后,却很少出去玩耍,原因是周边的邻居都不熟悉。“除此之外,邻居之间的孩子年龄相差也比较大,孩子们玩不到一块去。”陈先生表示,小区里和他女儿这么大的并不多,即使有一些,彼此也不认识。所以,女儿基本上都是和同学们结伴一起玩耍的时间较多,但是玩得好的同学又不在一个小区居住,因此平时写完作业后很少会出去。

还有家长指出,现在孩子们能玩的地方越来越少,导致孩子宁可宅在家里。“随着城市化变迁,四处都盖起了高楼,孩子可以玩耍的地方是越来越少了。”市民郦先生说道,在一些新小区里,或许有供孩子玩耍的游乐区,但在像他居住的老小区里,只有一些供成人健身用的器材,而他平日里忙于工作,所以最多只能是周末时尽量带着孩子开车到公园或者付费游乐场地去玩耍一段时间,实在是不方便。

此外,还有家长担心孩子单独在户外活动时存在的安全隐患太大。“马路上肯定不安全,可是小区内我们也不敢单独让孩子自己玩耍,生怕被车辆撞到。”王女士告诉记者,她就曾几次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她带着女儿在楼前玩耍,旁边停放的轿车突然启动,并开始往后倒车,幸亏她反应及时,连忙拉着女儿快速避让,才与轿车擦身而过。除此之外,孩子在小区内玩耍也经常险些被电动车撞到。

专家说法

“宅童”的产生与家庭教育有重要关系

在谈及“宅童”现象时,有育儿专家指出,对刚刚上学的孩子来说,家长们会从安全性及消费能力等多个方面有所顾虑,一般会期待孩子能够在假期中宅在家里,这么做会比较“省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会自然而然地形成习惯,一到假期就不愿出门了。而通过网络,孩子们在家中所接触到的信息越来越丰富,从中享受到的快乐也越来越多。这对于自我控制能力稍差的孩子来说,很容易沉溺于其中不能自拔。此外,家中的舒适性和自由性,也会让孩子们喜欢宅在家中。

专家表示,其实孩子沉迷电子产品很正常,不要把这当作洪水猛兽,家长应该辩证地看待电子产品和孩子们的关系。孩子的接受能力强、接受新事物的速度也快,对于一个陌生的电子产品,他们能很快地研究起来,事实上这也能够锻炼孩子的认知能力、拓展思维广度。但是与此同时,过度迷恋电子产品必然会带来许多消极影响,不仅仅是近视等生理伤害,可能导致孩子只喜欢进行人机对话,而不愿与人交流,甚至可能与社会生活隔离,性格、心理上出现孤僻等问题。

那么,如何才能把握好这中间的度呢?专家表示,此时家长应该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学会为孩子合理地安排业余生活。比如每个时段应该做什么?每天睡眠时间是多少?几点钟起床?几点钟运动等。他认为,孩子应该从小就进入到有规律的生活,并且利用适当的户外运动提升生活质量。

建议

多让孩子到户外参加有益的活动

育儿专家表示,想要把“宅童”从电子产品的虚拟世界拉回到现实世界中,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儿。一味的管教,处理不好还会激起他们的反感和愤怒。其实,孩子们也知道自己这样做不对,只是父母缺少一些正确的方法来帮助他们下决心远离电脑。为此,专家也介绍了一些方法,比如制定假期计划或作息时间安排计划,通过计划来保证孩子完成自己应该完成的事情;培养孩子广泛的爱好,因为广泛的爱好能分散孩子的注意力,避免孩子沉迷于某项单一的事件中,避免上瘾;为孩子寻找伙伴,同龄人的陪伴是孩子不能缺少的成长环境,积极健康的同伴关系就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当然,最值得提倡的是让孩子多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培养一些兴趣爱好,比如打乒乓球、篮球等,从而减少与电子产品接触的时间。“在感兴趣的基础上,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特长,以特长的发展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便可以带动孩子的健康成长。与此同时,孩子的爱好也会更加广泛。爱好多了,孩子在电脑电视上的注意力自然会有所分散。此外,有了共同的兴趣爱好,也会认识更多的同龄人,这样的成长环境,是孩子不能缺少的一部分。”专家希望,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家长们应该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去积极为孩子们创造合适的户外环境。比如近期已有不少夏令营活动进入报名阶段,家长可趁此机会多让孩子到户外锻炼,不仅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也可避免孩子在假期成为“宅童”。

另外,建议家长拿出陪伴的时间,离开手机和电视,和孩子一起玩耍和探索,鼓励孩子投入到活动之中。因为家长本身就是孩子的影子,如果家长一直玩电子产品,孩子很容易就会受影响,所以家长本身需要自律。

测试

你的孩子是“宅童”吗?

如果你的孩子有下列行为之一,或许就有“宅童”的趋势了。

1、只要孩子在家,除了吃饭几乎都在玩电脑、玩手机、看电视。

2、除了玩以上的东西,几乎没有其他的兴趣爱好。

3、玩电脑时,家长要求停止,会大发脾气。

4、不愿意参加任何社交活动,包括和父母一起去爷爷奶奶家。

5、不完成作业、逃学甚至到网吧里玩。

6、半夜时还爬起来偷偷玩电脑、手机。

责任编辑:王渊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