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丹阳警方围绕深化公安改革、推进“四项建设”和江苏省公安厅“一体两翼”总体工作布局,大力推进品牌发展战略,以“互联网+”应用为契机,升级警务改革效能,在警务实战、执法机制、管理服务等方面深化改革,聚焦创新转型,为基层基础建设提供强大动力。精心打造了“阵控通”、实战应用平台两大基础信息品牌;同时,各部门也纷纷推出针对各自实际的创新应用,建立了巡特警无人机应急小队、“翼网警务室”等新型警务模式,形成了大数据背景下的合成作战、智能联合指挥、基层所队勤务指挥三大警务实战机制,初步构筑了立体化、信息化治安防控体系。今年以来,刑事总警情同比下降23.62%,破获刑事案件同比上升22.31%,刑事治安总警情连续3年下降。
“互联网+”应用助推勤务运作提档升级
警方以派出所勤务指挥室建设和“互联网+”应用为契机,着力打造了数据汇聚、手段集成、运行集约的“丹阳公安微警务”平台、“勤务通”信息平台、“执法通”平台、以及“双实+双色”人口管理模式等,有效提高基层所队信息采集应用效能、科技支撑实战能力、执法规范化监督水平、队伍科学考核管理质效,助推基层所队勤务运作提档升级。
本着“及时、便捷、高效的服务人民群众”的原则,警方建设“丹阳公安微警务”微信公众号,涵盖治安、户政、交管、出入境、法制等具体受理业务,把报警求助、政策咨询、办事办证、防范宣传等多种公安行政服务从窗口延伸到了网上、掌上,为群众提供“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办通”的智能化服务,让群众少跑腿、少花钱,最大限度方便群众办证办事。始终遵循“立足长远、统筹兼顾、逐步实施、确保实用”的原则,结合基层所队勤务需求,吕城派出所将“勤务通”信息平台合理划分为四大模块,即基础信息化模块、警务实战化模块、执法规范化模块、队伍正规化模块,每个模块均细化到基层所队各项日常警务工作,着力构建了“资源集聚、手段集成、运行集约”的“勤务通”信息平台,真正推动了基层所队日常勤务、警务实战、执法办案、治安管理、队伍教育全面转型升级。截至目前,已采集、录入各类警务数据1.8万余条,存储8700余条,形成电子档案7100余份,为基层所队警务工作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切实发挥情报信息辅佐决策的作用,实现了派出所情报研判工作中的常态化警情研判等分别与指挥调度工作无缝对接,达到“1+1>2”的效果。
针对辖区流动人口明显增多、社会治安状况日趋复杂的实际,和平桥派出所以健全责任体系、健全管理模式、健全服务制度为抓手,创新打造了“双实+双色”人口管理模式。设立了派出所微信公众号,专门开辟了流动人口之家专栏,为外来人口办理居住证提供预约服务,并开展预约上门办理。紧紧围绕“大数据”管理分析模式,将私房出租实行“红、绿”双色等级管理制度,实行差别化管理。每一季度对房屋出租户进行一次评定,红色等级的私房出租户,则要进行重点检查、重点整治、重点曝光。让房屋出租户认识到严格登记报告、配合管理的重要性,推进治安管理长效机制建设。差别化管理制度的运用,实现了管理从粗犷型向精细化的转变,有效提升了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科技+”应用助推规范执法提档升级
警方大力推行执法公示平台应用,向社会公开接处警、案件办理、涉案财物、执法依据等六项执法信息,通过执法公示平台最大限度地公开执法办案信息,真正让群众在了解、参与公安执法活动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同时,推行办案积分制,实现精细化、数字化、自动化管理,营造民警想办案、会办案、多办案、办好案的氛围。同时,制度出台《丹阳市公安局执法办案责任制度》,建立了以“谁承办谁负责,谁审核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为核心的执法办案责任制。加强现场执法视音频管理,借助信息化手段规范管理接处警音视频资料,所有的资料要与相关警情案件关联,确保管得好、调得出,切实发挥执法记录仪规范执法、固定证据、保护民警权益的作用。
在执法管理平台的基础上,拓展研发“执法通”平台,平台内建立了案卷管理、入所人员管理、执法安全、单向通话等模块,实现了对警情、案件、场所、人员、财物、卷宗等关键执法要素的全流程、闭环式、可回溯管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