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患生命防线上的天使

——记省优秀专科护士、市人民医院ICU护士盛洁

核心提示: 身为我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的护士长,盛洁从19岁走上护理岗位,19年如一日,把“白衣天使”的本色和精神,诠释得真真切切,让人心动。

盛洁在ICU病房护理病人

盛洁和同事讨论工作方案

一头利落的短发,身穿护士服,头戴燕尾帽,说话轻快温和,言语间真诚毕现。乍见盛洁,很难想象身材纤细、说话亲切如邻家大姐的她,曾经在无数危急时刻挺身而出,帮助挽救了一个个生命。

身为我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的护士长,盛洁从19岁走上护理岗位,19年如一日,把“白衣天使”的本色和精神,诠释得真真切切,让人心动。从普通外科、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科……虽然一次次变换工作环境,但只要工作需要,她从没过多考虑,总是义不容辞接过“急难险重”的活儿。ICU,重症监护室,对很多护士而言,这是一个可怕的科室——不仅因为这里辛苦、忙碌,更因为这里时刻充斥着死亡的阴影和病魔的残忍。面对这些,盛洁始终要求自己做好病患生命防线上的天使,无愧于头上这顶圣洁的燕尾帽。

医院的“业务标杆”

早上7点15分,盛洁提前来到病房,先仔细察看每位病人情况,翻看夜间值班记录,随后又与其他护士进行晨间交班、跟班检查,为病人洗脸、换衣服,帮病人翻身、检查……十多年来,这几乎是盛洁每天早上必做的“功课”。而这些工作看似与其他科室工作无异,其实却是一场又一场与死神抢夺生命的苦战。

“有病人呼吸衰竭,病情危重,正在转入ICU途中,快,5分钟后到达。”挂断急救来电后,盛洁立即和几名护士动手准备心电监护仪、呼吸机等抢救仪器。几分钟后,病情危重的病人被送进监护室,盛洁立即为其吸氧、连接心电监护仪,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病人血氧饱和度下降,口唇紫绀……”盛洁先是记录着病患的生命体征,而后又根据医生叮嘱做好插管前准备和药物静推的需要……

在ICU病房,这样的抢救场景可谓再正常不过,因为送进重症监护室的多为严重多发伤、多脏器功能衰竭和危重手术后等需要密切观察病情的患者,护士们时刻都要做好配合抢救的准备。“我们不但要熟练运用各种先进仪器对患者进行实时观察和严密监护,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还得为病人翻身、叩背、擦身、吸痰以及帮助病人进行康复训练。”盛洁说,因为工作强度高、工作量大,护士们几乎难有坐下来的时间,腰酸背痛是常有的事。

然而,说起自己的护理工作,盛洁还是满脸笑意。在她看来,自己走上医护岗位,并不是偶然的。“我父亲是一名内科医生,从小我就居住在医院的职工宿舍,和父亲一样,不仅同情和关注着那些身患病痛的人,也能感受到病人家属的焦灼和心碎。所以每当看到护士阿姨戴着圣洁的燕尾帽,忙碌地穿梭在病房,微笑着把康复的患者送出医院,我都会在心里幻想着,憧憬自己有朝一日也能戴上象征着温暖与圣洁的燕尾帽”。初中毕业后,成绩优异的盛洁迫不及待地选择到护校。通过三年的专业学习,1998年,她终于如愿穿上护士服、戴上梦寐以求的燕尾帽。从实习到上岗,从门诊到病房,她觉得,虽然早已离开了学校,但是工作中的每一天,依旧是学习技能、提升业务实践的关键时期。

为此,工作之余,盛洁总是会想尽办法挤出时间钻研理论知识,进行业务学习,先是顺利取得护理专业的本科学历,后又成功考取江苏省首届危重症专科护士班。从此,她又多了一种身份:危重症专科护士。

“那时,我们医院的ICU由于受到人员、设备等条件限制,重症监护工作的开展被严重制约,我就主动请缨,向护理部及护士长要求,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强化学习,达到熟练使用各种仪器设备,比如:除颤仪、呼吸机、监护仪等,利用先进的护理理念向领导申请现代化护理设备,在临床上得到了有效应用。”在自身业务能力提高了之后,盛洁还主动发挥传帮带的作用,担任了科内的总带教老师,手把手地教会护理人员各种专科仪器的操作,加班加点制定ICU专科护理质量标准、ICU护理常规等,并对科内护理人员进行各项培训。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盛洁的带领下,人民医院的ICU专科护理团队,成了全院学习能力最强的一支年轻队伍。目前已有7名省级危重症专科护士,2名镇江市级危重症专科护士,护理人才梯队逐步完善,危重症专科护理力量厚积薄发。此外,盛洁所带领的护理团队,还承担了全院各临床病区的护理骨干的培训工作。2011年以来,全院先后有50多名临床骨干护士轮转到ICU接受短期指导培训,加快提升了医护人员的整体专业技能。

患者的“外姓亲人”

多年来,盛洁专业细致的护理服务不仅得到了院内专家与同仁们的认可,更得到了众多病人及家属的一致“点赞”。

群众的“点赞”来之不易,需要用一个个行动扎扎实实赢取。盛洁说,对待患者,呵护细心一些,照顾周全一点,对症下药解开心结,医患之间良好的沟通和充分的信任才能建立起来。

2014年的一个夜晚,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重症监护室的宁静,正在值夜班的盛洁与同事立即行动起来,迎接即将到来的“战斗”。“患者是一名当时只有22岁的女孩,因为遭遇车祸,身体出现多处骨折,送至重症监护室时生命体征微弱。”盛洁告诉记者,由于患者体重超200斤,所以护理起来比一般的病人难上许多。“因为患者多处骨折,上肢和下肢都被打上石膏,胸腔也受到损伤,所以在每天为她擦身时,我们需要7到8个人一起才能完成,而且尤其需要注意力度。不仅如此,在用药、输入营养液等事项上同样需要悉心照料。”

除了身体上的护理,对遭受巨大创伤的病人而言,心理上的治疗与关心同样必不可少。“每一个在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病人的内心都会感到恐惧,因为进入这里,在一定程度上就意味着与死亡很接近,不单单是病人,即便是常年面对这些的我们,心里也不会好受。”为了不让病人丧失活下去的信心,每天查房的时候,盛洁总是会在女孩的耳边鼓励她,“不要害怕,今天身体各项指征比昨天好,说明在好转,继续加油,医生和护士们都会帮助你。”就是在这样的不断鼓励与精心治疗及护理下,一个多月后,女孩顺利渡过难关,转入普通病房等待康复。

“盛姐姐,你们辛苦了,谢谢医生护士们对我的悉心照顾与鼓励,是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盛洁告诉记者,出院前,女孩特意跑到重症监护室门口,向他们表示了感谢。“正是一个个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的‘他们’,才构成了我们护理工作的全部意义,再苦再累也值得。”

19年的护理生涯,盛洁不仅扮演过“姐姐”的角色,更多次“客串”患者的“女儿”、“妈妈”等各种角色。在患者眼里,她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护士,更是自己在医院的“编外亲人”。

昼夜交替,四季轮回,时间在变,可对盛洁而言,她对生命的敬畏和感恩从不曾改变,为了呵护生命之树,她始终怀抱一颗明亮的心,坚守那一抹圣洁的白。(丁礼康 蒋玉 丽娜 文/摄)

责任编辑:王渊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