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共享单车及公共自行车在我市街头的普及,上下班、短途出行或是周末邀好友去公园踏青,骑自行车已经成为许多人新的选择。然而许多市民在骑行途中,随时会碰到非机动车道突然变窄、中断,或是划为停车位的情况,自行车只能与机动车共用一道,不仅影响骑车心情,也加大了骑行的危险性。
体验:自行车在“夹缝”中找路
昨天上午,记者在我市市区以及开发区一些路段进行了骑行。中山路作为我市市中心的主要道路之一,这条路上的骑行体验如何呢?昨天上午,记者骑一辆自行车在中山路自西向东骑行。一路上,非机动车道让人骑得比较顺畅。然而,当记者行驶至全福路与中山路路口后,非机动车道开始拥堵起来。不少三轮运货车停在非机动车道上,而司机正在将车上的货物向路边的店铺搬运,这让本来很宽阔的道路变得局促了许多。很多疾驰而来的电瓶车走到这里纷纷急刹车,而拥堵的路况让一些骑自行车的市民不得不下来推着车走。而当记者在市中心的新民路上骑行时,路况仍不那么乐观,在金鹰天地步行街北侧的非机动车道上,不少人力三轮车都排着队停在非机动车道上等待载客,这让原本宽阔的非机动车道一下子变窄了不少,这让电瓶车和自行车挤到了一起。
记者随后骑行至开发区玉泉路。在经过新欣市场后,记者突然发现自己已经骑到了机动车道上。原来,在经过路口后,非机动车道与机动车道之间的隔离带消失不见了。有些电动车和自行车索性骑到机动车道,与机动车比肩而行,在车流的夹缝里穿行,让人看得胆战心惊。。一些自行车虽然已经靠边骑行,但有时被身后的电瓶车和小轿车按喇叭警示,一时间竟不知该往何处骑。在经过小桥后,虽然非机动车道与机动车道被隔离带隔开来了,无奈非机动车道较窄。不时就有一辆电动车从记者身边“呼啸而过”。在玉泉路与迎春路路口往南的这段非机动车道上,记者自南向北骑行。然而,非机动车道上一会儿是货运电动三轮车,一会儿是停靠着的机动车,一会儿甚至有三三两两的行人在非机动车道上成群结队地步行,记者无奈之下多次被逼上一旁的人行道上骑行。不仅如此,一些机动车经常拐入非机动车道,让记者感到不安。
声音:让汽车、自行车各行其道
在记者的骑行之旅中,平均1公里便会出现1个占道现象,让人觉得无奈。家住开发区某小区的林先生介绍,从他家里到单位的路上,虽然各路段都已划出专门的非机动车道,但是仍然会出现机动车停车占道的现象。尤其是每当在路上遇到机动车辆突然靠边,都会让他的神经紧张一下,生怕一不小心撞上去。在不足一米宽的汽车缝隙中艰难前进,成为他上下班骑行的日常难题,“有时候无路可走,就只能去走机动车道”。
住在水关路的王先生,自从有了共享单车后,下了班,便会骑着车到处溜达溜达。“因为上班地点离家比较近,每天骑着自行车往返。上下班高峰期道路比较拥挤,很怕与旁边的车辆或者行人发生碰撞,如果有专门的自行车道就好了。”
怎样才能更好地解决骑行中不可忽视的安全隐患?在接受采访的市民们看来,我市的非机动车道路况不那么乐观。“咱们城市的道路越建越宽,然而道路环境却越来越复杂,市区很多道路没有慢行车道,很多非机动车道被设置了机动车停车位,交通安全隐患非常大。”市民小李在接受记者采访中表示,政府部门应该鼓励企事业单位、学校的公共空间向社会开放,解决停车难题,让更多的路边停车位让路给非机动车。“鼓励绿色出行,并非是一句口号,市民在践行绿色出行的同时,还希望政府能够完善配套,给市民一个舒心安全的出行环境,”采访中,很多市民表达出这样的呼声。(马骏 文/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