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想要找份工作减轻她的负担!”
>> 后续报道
5月1日,当大家都在欢庆劳动节的时候,记者跟随齐梁义工社的义工们来到位于陵口镇新陵村的陈聪家里,为他送上了6000元的慰问金。陈聪的父亲陈志成和母亲束建芳对齐梁义工社送来的“及时雨”感激不尽,可一旁的陈聪却显得心事重重。
图为陈聪母子与义工们合影
事件回放>> 大爱母亲割肝救子
相信本报的忠实读者都还记得这样一个故事:在陵口镇新陵村有一对“换肝”的母子。23岁的儿子陈聪突患肝硬化后,妈妈与其配型成功。
2016年7月28日上午8:30,母亲束建芳与儿子陈聪先后被送进了手术室。医生从母亲体内取肝脏的一半,又将肝脏移植进儿子的体内。历经数个小时的艰苦“奋战”,手术最终获得成功。
孝儿想要找份工作分担家庭重担
当天,记者从陈聪的父亲陈志成那里了解到,虽然陈聪的身体渐渐有了好转的迹象,但药物却一直不能断。“如今陈聪还在排异期,身体状况很不稳定,必须定期服用抗排异药物。”但是抗排异药物昂贵,每天的花销大概在3000元上下,这对于原本就清贫的家庭来说实在是个巨大的负担。“还有几天孩子的药就吃完了,可是手上连开一次药的钱都没有,我实在是着急,可是家里两个病人都需要照顾,我不能脱开身,零工也不能打,孩子的药费实在是凑不齐了。”
父亲陈志成说,虽然一家人一直处在“借钱—治病—借钱”的恶性循环中,但爱心人士的相帮相扶给他们一家人的心里注入了暖流,让他们更有勇气、更加坚定地直面困难。“这次齐梁义工社又给我们送来了医药费,真是及时雨,不然我真是不知道去哪里筹钱了。”虽然已是债台高筑,但陈志成坚信,只要一家人坚强前行,未来的日子定会越来越好。
父母的愿望很简单,只是希望儿子陈聪身体能够好起来,能够活着就好。但每天看着年迈的父母为了给自己筹钱治病起早贪黑、没日没夜地挣钱,儿子陈聪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按照陈聪的规划,今年毕业的他应该早早就可以找一份工作减轻家中的负担,因为妈妈的身体也一直不是很好。可如今,他却成了家里的“负担”。
“每天只能待在家中什么事也做不了,妈妈为了照顾我也放弃了工作,原本妈妈身体就不好,现在每天还要为我担心,而爸爸不仅要上班,还要挤出时间想办法做些其他的事情来为我筹集药费,我每天看着这些,很是煎熬,一点都不好受。”有时候,陈聪会感到绝望,可他就算为了父母,也不能放弃。“23前妈妈生下了我给了我生命,去年割了肝给我再次让我活了下来,我怎能放弃?”说到这些,陈聪坚定地表示,现在自己的身体已经渐渐好转了,只是需要服用抗排异药物,虽然不能做太重的体力活,但对于一般文员做的事情他觉得自己还是可以胜任的。“毕竟我大四了嘛,也快毕业了,基本的专业知识还是有的,而且我还可以再学习,比如设计之类的,我也很感兴趣,现在我就想找一份能做的工作,不要求工资有多高,只希望多少能够减轻一些父母的负担。”
在与陈聪的交谈中,陈聪不止一次地表达了这样的愿望,但对于如今的自己,他明显有些信心不足,“就是不知道有没有公司会用我?”说完这些,陈聪又陷入了沉思。
(陈晓玲 文/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