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家外有“家”,我该离婚吗?

核心提示: 我和他大学时恋爱,虽然一个在南京,一个在北京,但感情非常稳定。可毕业双双回到丹阳后,一切都变了。

小编:

我和他大学时恋爱,虽然一个在南京,一个在北京,但感情非常稳定。可毕业双双回到丹阳后,一切都变了。

我在家人安排下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而他不屑在丹阳发展,去上海、南京等地闯了一段时间,无果。后来他与父母闹翻,搬出了自己的家,我体恤他,把他领到家里来住。一切的矛盾就这么开始了。他在我家不是打电脑就是玩手机,说是找工作,但没实际进展,我爸妈说他两句,他又翻脸,我两头为难。说实话,家人多次劝我和他分手,但我不忍心好几年的感情就这么散了。最终在我以死相逼下,我和他裸婚了。

爸妈心疼我,怕我跟着他吃苦,还是应他的要求在无锡帮他找了份高薪的工作。有了收入的他心情明显好了很多,虽然我们异地工作生活,但感情似乎又回到了校园时期。他在电话里规划着我们的未来,叫我家先出首付的钱在无锡买房,贷款由他来还,等到一切稳定下来后接我去无锡。我很信任他,于是向爸妈开口要钱,几番争辩后,爸妈拗不过我,只好把全部积蓄拿出来到无锡买了房(装修的钱也是我爸妈借的)。入住后,我偶尔去无锡和他同住,后来生了儿子,又要忙工作就很少去了。

小长假前,我没来得及通知他直接去了无锡的家整理屋子,没想到发现了其他女人的物品,我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找他摊牌,他却不以为然,称只要我不说,他不说,家人就不会知道,叫我相信他会处理好与那个女人的关系。我无法接受!因为他连一点愧疚之心都没有。后来我侧面了解到,他与她早已是周围公认的“夫妻”,在一起过日子有两年时间了,敢情我爸妈出钱给他们两个人安了一个家?

我欲哭无泪,不敢把这件事告诉家人,这段时间,我眼睁睁地看着他家外有家,心如刀割。同时我也知道,一旦爸妈得知这事,肯定闹翻离婚,那我带着儿子怎么过?帮我!

兰兰

 

“隔壁”大妈:父母不该为你的痴情埋单

无论裸婚还是招上门女婿,婚总是要结的,没法选择,但与谁结婚却是可以选择的。你选择什么样的男人,就等于你认同了过什么样的生活。俗话说得好,女孩嫁人前的生活是父母给的,嫁人后的生活则受老公的影响。你可以痴情,可以为一个男人付出一切,但坚决不能拖累父母,因为世界上对我们最好的就是父母了,把他们伤害了,你还能找谁帮你呢?

同时,爱一个人也需要能力。如果自己没有能力给爱人想要的一切,还不如干脆放手。他找不到工作,没收入,没地方住,这些问题你都无法帮他解决,你最不该的就是把他领回家,然后把所有的难题抛给自己的父母,父母可没有义务为你的痴情埋单!

你一味地盲从、给予,导致他对你的胃口越来越大,欲望越来越高,甚至把你当成他获得幸福的踏脚板,等你发现时,却为时已晚。还是把这件事告诉你父母吧,毕竟他们是你最亲的人,但后果必须由你自己承担,因为这是你当初拼命作出的选择。

 

同龄“朋友圈”:别把老公惯成“儿子”

像你这样为爱付出一切,甚至不惜榨干父母的女人,估计现实生活中濒临灭绝了。真不知该为你点赞,还是骂你犯二!真正爱你的男人,会把你宠成孩子,而不爱你的男人,你会觉得多了一个儿子。在你述说的恋爱和婚姻里,我们感觉不到你和你老公是平等的夫妻关系,你更像他的老妈子:他要去外地闯,你支持他;他没地方住,你收留他;他找不到工作,你养他!毕业后,你硬生生把你老公惯成了“儿子”。

“儿子”现在有了工作,有了房子,该找个女人共度生活了,于是你就成多余的了。为什么他会“家外有家”,因为你给他的家是“娘家”,帮他解决经济问题,帮他承担家庭重担,而且简单到一个电话就能搞定。而他自己的家,则是和另一个女人建立的,享受着不劳而获的二人世界。你快醒醒吧!果断做个了结,不然这样的“儿子”你养不起的。

 

小编忠告:没有感情基础的婚姻,仅靠物质终会瓦解

我不知道你们是怎么恋上的,大学几年“异地恋”,毕业之后又是“异地恋”,结婚之后还是异地!请问你们有没有真正在一起生活了解过?据小编分析,你们之间根本就没有感情基础。而所谓的“情感稳定”只是各自生活的相安无事,互不打扰。

他“家外有家”的情况是不是婚后才发生的,你也无从知晓。因为你们一直是“异地而处”。小编不是排斥异地恋,而是无论哪种恋爱方式,最终要走进婚姻,势必要建立在一定的感情基础、相互了解信任之上的。你对他到底有多了解?你和他到底能不能相处到一块儿?等等问题你好像婚前就没有想搞清楚,而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居然大胆裸婚,小编我真心无语。

你存在的意义,对他而言就是“可靠”!不仅不担心你会背叛,而且还能源源不断地从你这儿得到物质帮助,现实让他离不开你,甚至住进你家白吃白喝也能厚着脸皮做到。但婚姻不能仅靠物质维系,当他有吃有住有钱花的时候,你的存在感渐渐消失,这也是他面对你没有任何愧疚的原因:你爱他,他陪你,你要结婚,他和你领证,至于他爱谁,你真正关心过么?

最后我只想说,努力地教育好儿子,别惯成另一个他。

(熟泥)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