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7年1月21日、2月18日本版相继刊登了《我想有个家》、《邻家,成了临时的家》两篇报道以后,小强(化名)的命运一直受到广大读者的关注,一些社会爱心人士和教育工作者们也主动联系记者希望能给小强提供帮助。
由于小强才14岁,爸爸被警察带走,生母远嫁,继母与父亲离婚且无力抚养他,因此,小强成了无家可归的孩子。
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小强有了自己的班级座位。
像其他孩子一样,小强走进实验小学的校门。
南门大街商铺为家
姑奶奶成了监护人
为了给小强最周到的照顾,近日,小强的姑奶奶王女士给记者打来电话,声称,已经将小强接到丹阳城里生活。“我作为他的姑奶奶,和孩子有血缘关系,不能看着他无依无靠,更不能看着他在没人管的情况下,行为习惯出现问题。”王女士说道。
王女士在南门大街经营着一家米酒铺,平日里,家里的几口人就住在这里,这次把小强接过来,也准备安排他住下,同时希望他能尽快融入新的家庭生活。记者来到米酒铺时,小强已经在这里住了好几天,虽然地方不大,但总算有了家人,有了亲人的照料。小强一开始并不适应城里的生活,称导墅里庄村有自己的同学和玩伴,而城里比较陌生。好在终究是孩子,王女士店里有个小哥哥带着小强聊一聊,玩一玩也就很快适应了。“我家里还抚养了一个比小强大几岁的男孩,他和小强正好做做伴,弥补一下孩子内心深处的不安。”王女士说,小强住进家的这几天,表现得很安静,情绪也比较稳定,相信他能很快适应城里新家的生活。
与此同时,王女士经过律师的帮助,也与小强的父亲协商立下字据,获得了小强的监护权。
教育部门大力相助
顺利实现就近入学
生活安排好了,可小强的学习该怎么安排呢?王女士也犯了难!原本小强在里庄中心小学读六年级,现在住进了城里,转学的问题比较棘手,王女士为此四处奔波,希望能解决孩子的入学问题。“多亏了教育部门,特事特办,仅一天的时间就把小强转学的事情解决了。”王女士激动地说,她把小强的遭遇和现状告诉了教育局的领导,负责人确定小强就是报纸中连续报道的那个孩子后,经过多方核实,根据相关规定给予了及时的帮助和关爱。当得知小强住在南门大街时,丹阳实验小学接收了他,小强顺利实现了就近入学。
本周一一大早,小强就在王女士与记者的陪同下,踏进了丹阳实验小学的校门,依照学校的安排,小强来到了所在的班级。班主任老师也准备了座位,让“新同学”坐到了班级中。为了更多地了解小强的学习情况,班主任老师还和王女士进行了沟通,并配合好,使小强尽快融入新的学习环境。“一般情况下,如果孩子的性格比较开朗的话,两周时间就能适应了。我们也会关注小强的适应情况,与家长密切配合。”班主任老师说完便把小强领进了教室。
“教育部门的相关规定现在已经趋于完善,类似小强这样的孩子,上学问题没有必要担心,而他以后的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发展则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丹阳市实验小学校长蒋红军说道。
(张敏 王孝风 文/摄)
网友评论